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試讀:莉西的故事

莉西‧德布夏,是名作家史考特‧蘭登的妻子,在一般人眼中,她是蘭登太太,然而,卸下丈夫的姓氏,莉西‧德布夏什麼也不是。一向受到丈夫保護的莉西,在史考特過世之後,頓失依賴,甚至無法打起精神整理丈夫的遺物。然而,隨著大姊亞曼達的發病,莉西突然躍身為幾個姊妹中的精神支柱,同時也發現了史考特在她生活周遭遺留下來的線索,跟她玩起他們以前常玩的尋寶遊戲。

作者史蒂芬金利用跳脫時空的寫法,即使時而回想過去、時而回到現實,卻一點也沒有造成閱讀的困難,反而營造出一種如同看電影般的感覺,一幕幕快速地呈現在眼前,再加上無時無刻出現的歌曲,讓《莉西的故事》成為一本有聲音、有畫面的小說,我不得不說,史蒂芬金真是個擅於鋪陳的說故事高手!

書中特別讓我動容的,就是父子、兄弟、姊妹間的親情以及夫妻之間的愛情。即使父親發病時就自虐虐人,保羅與史考特這對兄弟,還是能夠諒解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父親,也深信父親對他們的愛;不願被當成瘋子而送進精神病院的父親,怕自己發病時傷害兒子卻又無計可施之下,希望史考特離開家鄉,甚至要求史考特結束他的生命;未發病前的保羅,是弟弟史考特最大的依靠,讓史考特在保羅因為發病而六親不認之際,仍然願意陪伴在哥哥身旁照顧哥哥。德布夏姊妹們看似不合,卻因為大姊亞曼達的發病,喚起小時候的記憶,透過小時候的暱稱,重新將彼此的心連結在一起。而莉西與史考特更是鶼鰈情深,外界以為莉西只是史考特的附屬品般緊緊依賴著史考特,只有史考特清楚知道莉西才是他的精神支柱,也只有莉西有能力帶著他前進、脫離黑暗。

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異界之月呢?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存在的疑問,然而,隨著情節的進展而慢慢地發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異界之月,一個只要到了那裡,就可以擺脫痛苦、治療受傷的身心的地方,碰到挫折、不愉快,就可以躲進去的小世界。有些人可能還不得其門而入;有些人進去了不想出來;有些人則可以自由進出。但是,異界之月是烏托邦嗎?難道進入異界之月之後,從此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嗎?老金告訴我們,異界之月儘管美好,仍然存在著每個人必須勇敢面對的,心底最深沈的恐懼,進入異界之月也許不是那麼困難,但畢竟那不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都需要找到能夠讓自己固定待在現實世界的錨。

一場尋寶遊戲,變成了溯源之旅,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溯源之旅的莉西,把自己呼喚回來了,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放下了對史考特的依戀,也終於了解自己不再需要依賴異界之月!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試讀:收集孩子的人

謀殺,令人厭惡;謀殺兒童,更是令人痛恨。當謀殺不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珍愛」,為了幫被害人「解脫」今世的痛苦,謀殺就變成一件藝術的創作。

一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以上這段文字,還沒開始看內容,我便開始想像,擁有什麼樣背景、具備什麼樣性格特質的人,會認為自己有權利可以操控一個人的生死?會將殺害一個人,尤其是兒童,當做一種愛的表現?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必定與其成長背景有相當大的關聯,艾弗雷的童年陰影 (父親早逝、母親漠不關心、雙胞胎姊姊不理不睬、唯一親近的哥哥也因病過世) 造成艾弗雷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習慣以謊言來偽裝自己、保護自己。自認為是享受孤單的艾弗雷之所以離群索居,除了要掩蓋那些不能說的秘密之外,其實是因為不擅與人相處。溫文儒雅、風度翩翩的外表,不過是他的保護色,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而存在的。而妄想透過解決一個人的生命來幫被害人「解脫」今世的痛苦,來自於安全感的欠缺,以及對加諸在他身上的一切痛苦無力改變卻不甘心的一種投射,以致於艾弗雷自以為是深愛這些孩子的,是好心想要幫助這些孩子脫離痛苦的世界,也因此,這樣的自卑心態轉化而成自己是救世主的自大心態呈現出來。

然而,我認為艾弗雷是個膽小鬼,是一個被命運操弄卻不敢反抗的人,不但如此,還要自己戴上有色眼鏡,自私地操控孩子的生死來逃離他眼中的苦海。人不能選擇要誕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也不能選擇父母,但是,卻可以選擇自己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而艾弗雷,以為想盡辦法脫離原生家庭、不承認自己的原生家庭就可以擺脫命運了,卻把自己推向另一個更可怕的深淵,必須生活在偽裝的面具之下、強迫自己控制一切的喜怒哀樂,過著表裡不一的生活,但是呈現出來的,反而是受控於命運。

回頭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不也是常常落入這樣的陷阱之中嗎?越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卻是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自己無法成就的夢想,就希望孩子能夠完成。當我們不喜歡某個人的時候,常常是因為自己與那個人擁有相同的特質,不喜歡的不是那個人,而是自己。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直有種閱讀速度緩慢、脫不了身的感覺,當我闔上這本書時,腦袋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想法,然而,當我沈澱了兩天之後,我才發現,作者平實而洗鍊的文字,雖然讓我在閱讀的當下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但是文字背後那種沈重的感覺,卻已悄悄地深植在我心中...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四喵南征之旅

因為這次要在高雄待比較久,加上想要讓四喵去看新家順便適應一下北高的路程,我們決定帶著四喵去高雄。經過之前帶兩喵的經驗,料想帶四喵可能更為困難重重,甚至已經做好被四喵吵死的心理準備,只希望因為四喵彼此壯膽,可以叫得小聲一點!

果然,上車之後,除了果凍和 BB 之外,哀嚎聲此起彼落,O' Ma 已經嚇到屁滾尿流了,但還是緊張地躲在有尿味的籃子裡,Tora 則是嚇到口吐白沫,一邊叫一邊忙著把流出來的口水吞回去,而且叫聲中還隱約聽得到口水卡在喉嚨裡面的聲音,BB 則是硬要挨著 Tora,弄得身上都是 Tora 的口水,只有果凍,開心地在車子裡面逛大街,到處走來走去,最後還自己找了個舒服的地方睡覺,不一會兒,Tora 竟然便便在另一個外出包裡面了,還來不及找休息站整理外出包裡面的便便,BB 就衝到包包裡面,前腳猛抓包包底部,就像是要用貓砂埋便便一樣,接著,竟然就在便便旁邊坐了下來,Tora 見狀,也跑去挨著 BB 身邊坐下,我跟土人只好趕緊找了個休息站清理一下。

清理之後,因為包包一時之間沒辦法乾,決定把包包和籃子都放到後行李箱,讓四喵直接坐在後座。也許是因為沒有包包和籃子擋住視野了,四喵竟然安靜了下來,而 Tora,不知道是不是口水即將流盡,也比之前好很多了,提醒了我們下次要記得直接讓四喵坐在後座,也許就可以讓四喵不要那麼緊張了。

從台北到高雄這段路程,土人忙著開車,我忙著安撫四喵、防止果凍和 BB 跑到駕駛座干擾土人開車,也忙著幫 Tora 擦口水,所以來不及拍照,只在四喵後來比較穩定之後,拍了這段影片,影片中的 Tora 已經比幾個小時前穩定多了,口水也差不多流乾了。

IMG_0293s IMG_0294s

平常 O' Ma 都趴在窗口看小鳥,這次可以近距離看小鳥,看得很專注喔!而且一直都保持適當距離,沒有驚動小鳥

IMG_0297s    IMG_0298s

頑皮的 BB 站在窗口往外看,看著看著,竟然想要爬到窗台上去 (右邊的相片中,BB 已經抬起一隻腳了)

IMG_0301s IMG_0302s

果凍在 Yishu 家每天到處探險,晚上累趴了,睡得是什麼姿勢啊?用特寫來看看!

IMG_0304s IMG_0305s

BB 有軟骨功耶!BB 每天都做伸展運動,所以才六個月,就長很大了喔!

IMG_0308s IMG_0311s

果凍到哪裡都非常自在,還會自己找舒服的地方睡覺,無奈又被 BB 鬧了...

IMG_0315s IMG_0319s

Tora 整個星期都很緊張,在房間也躲來躲去,很難拍到,回程路上好不容易拍到 Tora 口吐白沫的樣子,為了口水不掉下來,Tora 只好這樣睡覺 (右圖)

IMG_0320s IMG_0323s IMG_0322s

BB、果凍和 O' Ma 也各自找好睡覺的地方!

IMG_0329s IMG_0331s

果凍最喜歡坐在這裡當活動面紙盒了;O' Ma 回程比較不緊張,也想嚐嚐開車的滋味!

這次去高雄,真是辛苦四喵了,不但要搭好幾個小時的車子,又不適應 Yishu 家這個新環境,每天都處於戰備狀態,Tora 和 BB 還跳到 Yishu 的衣櫃上打掃擦不到的灰塵。聽土人說,四喵回到家之後,各自找好地方,接連著兩、三天睡到不省人事,神態也恢復自然了。經過這次的特訓,隔幾個星期再去高雄時,應該會比較適應了吧!呵呵!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試讀:惡人

Print 住在福岡市內的保險業務員石橋佳乃與兩位女同事吃完晚餐,並趕赴另一個約會之後便失去連絡,矛頭全都指向佳乃的赴約對象增尾圭吾,但是,實際上與佳乃相約的人卻是清水祐一,究竟是誰殺了石橋佳乃?

《惡人》的故事結構相當簡單,一開始就已經說出了兇手是誰,而且沒有警察或偵探的角色貫穿全場辦案,嚴格說起來,並沒有一般推理小說所具備的元素,然而,透過被害人與嫌疑犯的背景描述以及他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對他們的認識,卻呈現出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我們常說「眼見為憑」,相信自己永遠比相信別人更多,總是認為自己有能力辨別事情的真相。當自己所認知的世界與別人眼中的世界產生差異,甚至完全相反時,不能接受的,到底是事情本身?還是因為自己失去對事情的掌控,而讓自己的世界產生裂痕?

父親眼中雖不乖巧卻也安分的佳乃竟然熱中透過交友網站進行援交;外婆和親朋好友眼中沈默但從不拒絕助人的祐一卻擁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外表出色、家庭環境優渥的大學生增尾圭吾靠著自己的外在條件,將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透過不同人的眼睛,書中每個角色的內外衝突隨即清楚地呈現在眼前,此時,對於書中各個角色的認識,也因為與該角色之關係的親疏遠近,而從個人主觀認定的事實提升為一個較接近客觀的事實。透過這樣的角度,孰善孰惡,又該如何判定呢?

與其透過這種拼湊出來的事實去分辨善惡,對我來說,更值得探討的,卻是形成所謂善惡的環境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本書中,不管最終各個角色的下場如何,作者仍然盡可能詳盡地呈現各個角色的生長背景以及家庭教育,而不是著墨在對於加害人的大加撻伐,這正與最後一章標題「我所邂逅的惡人」所傳達出來的意思相互呼應。

然而,觸動我更深的,卻是現代人內心深處的寂寞空虛、在社會上生存的壓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繁皮簡骨真痛苦

從上個星期日開始到現在,已經熬了將近一星期的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繁皮簡骨的案子擾亂了我其他的案子,只好花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預定的進度。

如果我記得沒錯,這個簡繁互轉的革命,從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基於簡體繁體都是中文、基於成本的考量,更基於中國市場遠大於台灣市場的緣故,部分大公司開始打著簡繁互轉的如意算盤,甚至以一個大專案用三種作業模式 (簡轉繁、繁轉簡、各翻各的) 做實驗,針對品質和成本來進行評估。實驗證明,即使繁體和簡體都是中文,但是因為字體、用語、風格、文化的差異,實在應該視為兩種語言來處理。然而,畢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認同這樣的結論,依然還是有公司存在著簡繁互轉可以省錢省事的迷思,甚至拿簡體翻譯來評判繁體翻譯的正確與否。

通常,這樣的案子我都是能閃就閃、能躲就躲,因為有些客戶大爺會抱著有簡體翻譯做參考,速度會比較快的態度,或者認為已經將簡體用字和部分術語轉成對應的繁體了,後續的編輯應該比從頭翻譯輕鬆,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成本考量,因為從字數看來,簡繁互轉之後要翻譯的字數,一定比從頭開始翻譯的字數少,所以可以省錢 (我想後者是很大的因素)。但是,根據我的經驗,簡繁互轉對譯者來說,幾乎完全沒有比較省事的情況發生,而且最後通常得在成本和品質之間取捨,很少有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情況。

而這次的網站翻譯案子,是在客戶事先沒有告知是簡轉繁的情況下接的,接下來之後,發現參考的依據是繁體字的簡體術語,也就是表面上看起來是繁體,但骨子裡卻是簡體的文字,而且如果對照之下英文相同的部分,每個字的單價只有新字 (英文對照不到的部分) 單價的十分之一。幾經溝通之後,雖然客戶願意提高單價的比例,卻幅度有限,依然是個心血與報酬不成比例的案子!

最近幾年,也陸續看到、聽到一些翻譯社將繁體小說的翻譯委託對岸譯者翻譯,回稿後卻沒有仔細做審稿校對的例子,甚至有不肖業者將一本原文小說拆成一頁一頁的,然後拿這些零散的頁面給應徵的譯者做為試譯稿之用,做無本生意 (通常試譯稿不付錢) 也就算了,回稿後也沒有仔細校對就交付給客戶。身為一位譯者兼讀者,看到這種現象真的很痛心,也讓我在挑選翻譯小說時,更注重譯者的挑選,也不忘翻翻書檢查一下有沒有繁皮簡骨的情形,深怕挑到一本文字都看得懂,內容卻不知所云的小說!

很想跟 IT 業者和出版業者的大爺們說:「請正視我們自己的文字、語言和文化,不要讓我們譯者和讀者撿別人的骨頭了!」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 - 爺爺的微笑

爺爺

薩瓦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因為罹患癌症,不得不離開南方的家鄉,來到米蘭與兒子媳婦同住,但是他不喜歡媳婦的趾高氣昂、看不慣兒子的懦弱,連帶對米蘭的人都懷有一種莫名的偏見,唯一能夠讓老人的心變得柔軟的,就是他的孫子布納提諾,為了孫子,他戒煙、努力練習用他粗糙的雙手幫孫子扣扣子、期盼自己的生命能夠再長一點,聽到孫子喊他一聲爺爺,他也因為孫子而邂逅了荷黛夏。透過荷黛夏的雙眼,老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身邊的人、試著打開心門擁抱人群、學習愛人與被愛,並因此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從老人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爺爺的影子,當了一輩子軍人和公務員的爺爺,年輕時意氣風發,對待自己和別人都很嚴格,小時候看完卡通「小甜甜」之後,還會問我看完的感想。他的計劃永遠要全家族一起實行,從小就怕被碎碎唸的我,總是躲得遠遠的,深怕哪天掃到颱風尾,就得立正站好聽訓;聽到爺爺說他年輕時的豐功偉蹟,也總是嫌煩。如今爺爺已經 95 歲了,比起同年齡的老人,身體算是很硬朗,但是記憶已經大不如前,臉上嚴峻的表情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悄悄不見,換上了一抹安靜的微笑。如果叫他的時候不夠大聲就聽不見,寧靜的面容就像是活在自己的空間般,度過自己世界的一分一秒,外界似乎對他已經不再重要。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失去了一位嚴厲的爺爺,得到了另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年節家族聚會的時候,話題也從豐功偉蹟變成兒時記趣,時光宛如回到爺爺的童年...

透過《爺爺的微笑》,我戴上了另一副眼鏡,看到爺爺的另一面,也看到不苟言笑背後的不善表達,至於豐功偉蹟,是真是假、誇大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真假、誇大在爺爺身上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爺爺的觀念也許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卻是爺爺用了一生的時間換來的經驗。當我這麼想時,似乎也能瞭解爺爺、體會爺爺的心情了!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我讀《莫兒的門》——你真的愛狗嗎?

莫兒 一句「你需要一隻狗,就是我」,就讓莫兒與泰德成為形影不離、心靈相通的好夥伴。泰德需要什麼,只有莫兒知道,而莫兒的心思,也只有泰德瞭解。泰德與莫兒一起爬山、一起打獵、一起冒險,也一起生活。泰德與莫兒的關係,超越人與狗、主人與寵物;他們是彼此的家人、彼此的陪伴;他們需要彼此,也依賴彼此,願意與彼此分享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樣的關係,恐怕不是沒有養過狗的人可以體會的一種關係。

從小到大,我是個看到狗就想躲的人,因為不瞭解、因為只是把狗當成一隻狗,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把狗當成兄弟姊妹、當成子女般疼愛,直到我開始接觸貓咪、喜歡貓咪,也開始養了一隻貓咪之後,我慢慢能夠從愛貓的角度體會愛狗人的心情,發現每一隻狗都有自己的個性以及各種不同的表情,有時候像保鏢似的守護在你身旁,有時候又像小孩子般的在你身邊磨蹭、撒嬌,而當牠對你產生信任之後,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交到你手中,當然,有時候也不免任性地鬧脾氣。

透過莫兒的門,我看到泰德之所以受到莫兒的信任,是因為泰德願意尊重身為狗的莫兒,能夠真心地從莫兒的角度出發,瞭解莫兒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以人的角度要求莫兒、強迫莫兒遵照人的模式過活,因此,莫兒從不會有狗比人低賤的感覺。我看過許多自認為愛狗的人喜歡拿人的食物給狗吃,以為大魚大肉是愛狗表現,卻不知狗的腎臟無法負荷人的食物,會讓狗的健康受到威脅,完全以人的標準來看待狗。我也見過非純種狗不養的人,願意花大把鈔票買純種狗,卻對雜種狗不屑一顧,我很懷疑這些人真的愛狗。

真的愛狗的人,應該是像愛麗森一樣,即使布勞爾割了臉上的腫瘤之後面容改變,臉上爬滿疥癬和膿瘡,散發死屍的惡臭,也願意照顧牠、擁抱牠;或者像泰德般,在莫兒年老中風之際,仍然不顧髒臭,為莫兒清理排泄物,並且陪著莫兒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與狗生活在一起的秘訣,就如同泰德所說的:「其實就和跟你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相同的,就是要花時間」。如果真的愛狗,就要對牠負起責任,一輩子不離不棄!

 

活動詳閱:看看別人怎麼說《莫兒的門》
想買本書:到金石堂更多有關《莫兒的門》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試讀:龍紋身的女孩

 

43 歲的《千禧年》雜誌發行人布隆維斯特,以揭發企業醜聞為職志,卻因為涉及一宗誹謗案,即將面臨牢獄之災與公司倒閉的窘境;24 歲的保全公司調查員莎蘭德,身材削瘦、身上的刺青處處、性情乖僻,卻擁有高超的電腦技能以及對事件的靈敏嗅覺;82 歲的瑞典產業鉅子范耶爾從四十多年開始,每年生日固定收到一幅匿名的裱框壓花,為了疼愛的姪孫女海莉,四十多年來一心一意想要找出謀殺海莉的真兇。三個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識,努力解開一宗多年的疑案。

故事的開頭,以極大的篇幅描寫每個人的背景,加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幾度差點看不下去,想要先將所有人的關係以及整個范耶爾家族族譜整理出來,然而,就在我耐著性子往下看的時候,突然一切都豁然開朗了起來,重要的角色一一浮現出來,名字偶爾出現一兩次的人物在出現的時候往前翻翻其實也還好,而除了抽絲剝繭的解謎過程之外,讓我欲罷不能的卻是作者史迪格‧拉森對於主角在職業背景上的設定,以及設定這些角色的職業背後所呈現出來的意義。

從作者曾經擔任新聞記者與雜誌主編的背景看來,將主角布隆維斯特設定為雜誌發行人、記者,似乎也很理所當然,然而,有趣的是,對於追求事情真相這件事而言,調查單位與媒體個別是從哪個角度切入?又是如何看待所謂的「真相」呢?這些意識型態的背後,代表什麼意義呢?而身為旁觀者 (讀者) 的我們,對於所呈現出來的新聞事件,又是如何看待「真相」、解讀「真相」呢?

每個人都是一種意識型態,而一個團體 (例如報社、雜誌社) 也會形成一種代表該團體的意識型態,當個人與團體的意識型態接近、甚至吻合時,就容易彼此認同,然而,在認同的前提下所看到的「真相」就是事實了嗎?還是只是經過裝扮之後的「真相」或是該團體想要讓個人認同的「真相」呢?相反地,當彼此的意識型態不同、甚至完全背道而馳的時候,團體所傳達出來的「真相」就毫無參考價值了嗎?對於旁觀者 (讀者) 而言,我們想要看到的是確確實實、赤裸裸的「真相」,還是符合自己期望的「真相」呢?

布隆維斯特和沙蘭德能夠從四十多年都無人能解的疑案中發現新的線索,進而找出真正的兇手,就是因為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所以能夠單純地從事件本身切入,而不是照著亨利‧范耶爾提供的名單以及「好意」的註解中,企圖以消除法來找出兇手。而亨利,即使自認為再怎麼理智、再怎麼客觀,也不免參雜了個人情感的主觀想法,因此,再給他四十年也可能找不出兇手。

同時,從布隆維斯特和沙蘭德的個性以及外在所傳達的訊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在解謎的過程中所採取的不同方法,布隆維斯特非常謹慎小心,或許也因為本身牽扯到一宗誹謗案而更顯得謹慎小心,正直的個性,讓布隆維斯特處處堅持著資料來源的正當性,而沙蘭德,則幾乎可以將事件與個人情感分開處理,即使不擇手段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性,也因此不會因為任何包袱而受到束縛,如同她在無法清楚證明自己愛男人之前,也不排除自己愛女人的可能性。在兩人合作解謎的過程中,剛好提供了彼此一個機會,能夠看到自己與對方的不同處進而調整自己,卻仍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龍紋身的女孩》不只是一本犯罪小說,還是一本能夠呈現社會真實現象、能夠洞察人心的小說!

試讀:愛情

愛情是什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一定都想過這個問題,而且定義也會隨著年紀、經歷和體驗而有所不同。年輕時滿腦子浪漫幻想,期望對方外表出色、才華洋溢、體貼溫柔、深情專一等等。然而,在談過幾次戀愛之後,我開始思考條件與愛情的關係。如果只是照著自己的條件清單來找對象、如果愛情只是一連串條件的組合,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對方又是什麼呢?此外,條件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缺乏,所以想要,還是因為自己根本不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呢?拿著自己的條件清單所追求到的愛情,真的是愛情嗎?於是,身高、體重、長相、收入、聰明才智等外在條件都不再重要,當你碰到對的人的時候,你就知道:「就是他了」!

對我而言,愛情是一種狀態,存在不同的面貌,不可能永遠處於高峰,也不會一直都在谷底,有時候覺得對方非常貼心,有時候覺得對方一點也不懂自己,但不管愛情是以哪種面貌呈現,都能充分尊重對方人格自由,與對方一起前進,不因為自己付出了愛而附帶有期望、要求,甚至逼迫的壓力,並讓彼此仍然能夠保有自己,不因為對方而失去了自己。然而,這樣的愛情並不是找來的,而是碰來的,當你把自己準備好了之後,碰到的機率也許會提高,但是如果沒有把自己準備好,這樣的愛情肯定不會來。

我喜歡作者在《愛情》這本書中,對於愛情的三種不同面貌的生動刻畫,也喜歡作者在情節上所做的安排:失戀、單戀、相戀這樣的順序,造就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讓失戀的苦澀,似乎也不是那麼令人心痛了,如果換成單戀、相戀、失戀這個順序,我可能也需要去囤積一堆保濕化妝水了。這讓我發現,原來我還是喜歡 happy ending 啊!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愛貓人的天堂 - 朵麗絲の家

自從兩年前的九月第一次跟土人去日月潭遊玩之後,我們便一直想找個時間再去一次,今年在我生日前,我纏著土人問我生日要去哪裡玩時,便想到要在兩年後的九月,重遊日月潭。因為上次我們住日月村,所以這次就選擇住水社,而貓咪,就是引導我們走入朵麗絲の家的最大因素了。

朵麗絲の家入口在水社村中興路上,對面就是中興停車場,招牌不太明顯,因此我們第一次開車從門口經過時,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錯過了

IMG_0255

一走進去,便看到民宿主人朵爸精心照顧的小花園

IMG_0131

一樓是一間小小的廚房加餐廳,冰箱、咖啡機、冷熱飲用水、烤麵包機、餐具,一應俱全,全部都可以自由使用,這麼乾淨而且溫馨的小餐廳,讓我們也很自然地一同隨手維護這樣的環境,餐具用畢就自己洗乾淨放回原位置,讓下一個使用者能夠方便取用。傍晚外出吃飯時,朵爸也特別提醒我們朵媽為我們準備了水果,放在冰箱裡面,要我們記得自己去拿來吃。

IMG_0039

此外,除了餐桌上的貓咪飾品之外,眼睛所及的地方,也到處都看得到各種貓咪飾品喔!

看完一樓的餐廳之後,走上樓梯上二樓時,就看到貓咪在歡迎我們了!朵麗絲の家只有三個房間,全部都在二樓

IMG_0118 IMG_0020

看看牆上和地上是什麼東西?沒錯,又是貓咪飾品!

好了,現在進我們住的 Doris 房來看看吧!

連床上的抱枕上都是貓咪,而且雙面都有,房間外面還有一個小陽台,晚上坐在陽台,吹著涼涼的風很舒服喔!介紹過房間,接下來就去看可愛的貓咪吧!

IMG_0145

這是 Doris,眼睛是漂亮的藍色,很會撒嬌,一直在我身上蹭來蹭去,朵麗絲の家就是以她命名的喔!

IMG_0153

這是 Wii Wii,幾個月前才生過三隻小貓咪,據朵媽說,Wii Wii 生過之後,似乎變得有點憂鬱,也比較害羞,看到人就跑,我有抱到 Wii Wii,而且她被抱著的時候也不會亂動,不過朵媽說,那是 Wii Wii 太害怕了,所以不敢動!^^

IMG_0168

這是果醬,Wii Wii 生的老二,也是唯一留下來陪朵爸朵媽的小貓咪,現在四個月大,果醬實在太好動了,而且看到我的相機就會走過來,鼻子湊在我的鏡頭前聞來聞去,接著就是玩我的相機帶子玩到超 High,所以沒有一張照片清楚的,果醬太愛玩了,所以不太給抱,一抱就叫著要下去,不過真的好可愛喔!更多貓咪相片看這裡

住在這裡是有附早餐的,朵麗絲の家的早餐可不是一個三明治加一杯奶茶之類就了事喔!而且吐司和咖啡都是無限供應的,只要事先跟朵爸說好用餐時間,朵爸就會準時端上早餐喔!

IMG_0115

退房前,做個最後巡禮,在我們的陽台上拍張相片,期待下次再來看朵爸朵媽,當然還有可愛的貓咪喔!

IMG_0125

 

民宿資訊:
朵麗絲の家
電話:(049) 285-5220 / 0939471969
地址:南投縣日月潭中山路 123 號
P.S. 民宿部落格裡面有每個月份的訂房表,訂房前可以先查查當天還有沒有房間,非常方便,而且朵麗絲有提供免費無線網路喔!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世上沒有絕對的定義 — 時光閃電

時光閃電

二○○五年,歐洲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哲學家、古生物學家、歷史學家齊聚在印度洋一座無人小島上執行跨時代的研究計畫,連霍金也認為不可能成功的科學實驗。這群科學家想要扭轉時間的定律,讓「現在」的人得以一窺「過去」。就在他們的研究終於有了重大突破,成功扭轉時間的同時,也喚醒了一股可怕的力量。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讓這群頂尖的科學家在研究因為突發狀況而中止之後,紛紛產生不同的症狀、夜夜被惡夢糾纏、無時無刻都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他們該如何逃離惡魔的詛咒,才不會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老實說,「時間弦」、「紅衫木理論」對於我這個對物理一竅不通的人來說,要在有限的篇幅內瞭解這些理論,實在是滿困難的一件事,但,令人欣喜的是,即使缺乏對《時光閃電》中提到的種種理論的專業知識,也無損於閱讀這本書的樂趣,從一翻開這本書開始,我就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呼吸,跟著書中的科學家一起尋找潛藏在黑暗中的神秘客,然而,當答案揭曉時,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唐突,但在回想整個故事之後,卻又找不到任何漏洞,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安排,讓我忍不住拍案叫絕!

從現在回到過去,即使沒有嘗試改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窺探」本身,就已經對過去造成干擾,而這樣的「窺探」所帶來的衝擊,在這群科學家產生後續效應的同時,也讓這群科學家成為研究的一部分 — 活生生的實驗室白老鼠,這就是必須為科學實驗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科學家的宿命,一方面想盡任何辦法讓實驗成功,證明自己的理論,但在另一方面,對於實驗成功了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連鎖效應,誰也沒有辦法完全預估、掌握,只能做一些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進行下一個未知結果的實驗,於是,我們現在便得以「享受」這些實驗成果。

在「鋸齒空間」實驗中止之後,發生在這群科學家生活中的失控行為,究竟是夢是幻?剛開始,我一直比較偏向艾莉莎等人「真的」看到了來自過去的神秘客影像,只是因為各種可能的原因而看不到神秘客的臉,然而,一直到我闔上書之後,才發現另一種可能性。利用普朗克時間 (時間的最小單位) 所抽出來的片段影像是什麼樣的狀態,誰也無法預料,透過加速器,即使是億萬分之一秒的邪念/惡念,也無所遁形。因此,艾莉莎等人所面對的恐懼,是不惜讓自己成為連自己都陌生的另一個人,也要屈服、取悅的神秘客?還是透過「窺探」過去,也看到自己內外的不一致;保守、中性的裝扮下,渴望的卻是以狂野、性感的一面吸引他人注目,但是自己又沒辦法接受、也不想讓別人看到這一面?別人看來溫和、虔誠的基督教徒,卻也曾經有報復的意念?

人的恐懼是具有形體的惡魔?還是沒有形體的心魔?當亞當和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後,眼睛睜開了,開始有了是非善惡的觀念與羞恥心,於是便在二元對立之下產生了衝突,面對是與非、善與惡時,便需要選邊站。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好人、要有道德感、不能做壞事等等,然而,當看到了透過加速器而放大的極短暫時間,而發現自己其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形象時,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對呢?究竟好人和壞人如何區分?區分的標準在哪裡呢?我喜歡書中所說的:世上絕對沒有任何人能輕易被明確定義。每個人身上都有某些特質,此外還有些別的,甚至包括負面特質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試讀:鋼穴

cave

以前從電影上看到有關機器人或複製人的電影,總是看到機器人與人類過於接近之後,所面對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想要取代人類,存在世界上,因此出現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機器人因為熟知人類模式、複製速度快,一開始總是佔上風,但是機器人是人類製造的,一定會有一個極限/罩門,所以最終總是人類勝出。

然而,艾西莫夫的《鋼穴》,卻讓我對機器人產生另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感受,雖然只是一個刑警追查一宗謀殺案的簡單架構,艾西莫夫卻早在六十多年以前,就已經成功刻畫出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矛盾關係,並充分表達出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出現所顯露出來的自大與自卑心態。

從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1.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2.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3.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可以看出,艾西莫夫所勾勒出的未來世界,是一個「人機共處」的和平世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中卻潛藏著主從關係,在人類的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機器人才能保護自己,也難怪貝萊刑警等人類總是會不自覺地命令機器人做一些瑣事,藉以顯示並證明人類的優越感,而包裹在優越感裡面的,卻是因為機器人日後可能會超越人類,甚至取代人類而產生的自卑感和恐懼感。因此,機器人的設計,永遠是附屬於人類的器具,協助人類的一個角色而已。

在艾西莫夫建構的未來世界中,機器人是跟人類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中,跟人類一樣有著階級之分,因為生態問題,人類呼吸到的是空調處理過的空氣;吃的是由酵母加工的配給食物;用的是公共的個人衛浴設備;表現良好才能得到偶爾在家用餐的機會;搭捷運時,沒有座位的人站在下層,享有特權座位的人則在上層,就這麼過著千篇一律、毫無例外的機械生活。

這樣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麼?住在如同鋼穴般的城市中,吃到天然栽種的蔬果,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能夠吹到自然風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處處都要以識別證證明身份才能通關的現象,讓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被物化了;而人與人之間也出現了越來越大的疏離感。在「人機共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在心理、道德、法律、社會以及文化等層面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人類該怎麼面對這些問題呢?當機器人擁有了人工智慧、人工意志、人工意識,甚至感情之後,是否就能與人類無異了呢?而過著機械般生活的人類,如果只是照著各種規格生活,那還稱為人嗎?人類與機器人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呢?

不管未來的世界機器人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地球的生態環境會變成怎麼樣,現在能夠吃著天然的食物、吹著自然風、在自家的浴缸裡面泡澡,都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試讀:陪妳到最後

陪妳到最後

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可愛的女兒、一份穩定的工作,看起來史丹應該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誰知道癌細胞已經悄悄侵入了妻子卡門的身體,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史丹在不得不接受的情況之下,陪著卡門化療、試著跟卡門一起用更樂觀的心態面對癌症,同時也不斷狂歡、嗑藥、外遇,想要逃避卻又放不下卡門,史丹開始懷疑自己對卡門的不離不棄究竟是愛還是責任?而卡門,在飽受病痛的身心煎熬之外,又必須面對不忠的丈夫以及即將消逝的生命,然而,就在醫生也放棄卡門的時候,卡門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讓生命劃上美麗的句點......

從看到書名開始,就已經看到故事的結局了,也做好掉眼淚的心理準備了,但在閱讀的過程中,讓我訝異的是,作者並不是用歌頌這段偉大愛情的方式來描寫史丹從卡門病發,一直陪伴到卡門生命的結束,而是用一種更真實、也更直接的方式,將多數人在面對重大傷痛時所顯現出人性中的孤獨、恐懼、脆弱、自私、逃避心態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對於史丹的嗑藥、外遇等種種行為,我並不想用道德標準來批判他,畢竟,在面對至愛受到病痛折磨、不久於人世,又有多少人能夠在陪伴的過程中,完全做到不怨恨、不咒罵、不逃避,而總是用樂觀、正面的心情和態度去面對呢?如果在這本書中,描述的只是一個愛家、愛老婆、愛小孩、對患重病的老婆不離不棄、忠貞不二的男人,也許我會感嘆這樣的一個好男人終究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然而,在內心不斷掙扎、在肉體和精神上不斷向外尋求慰藉的史丹,更為貼近人心,更讓人性脆弱的一面展露無遺。做為一個平凡人的我,在面對相同狀況時,我當然也希望能夠理智地拋開自己的恐懼,陪伴另一半堅強面對,卻也不見得能用更健康的態度來處理,又怎麼能苛責畢竟也不是聖人的史丹呢?如果我是卡門,不管我對另一半的劈腿有多麼惱怒,我也會真心希望在自己走到生命的盡頭之後,另一半能夠再找到彼此相愛的伴侶,而不是在悲痛中度過餘生。

即使一開始就預知故事的結局,對於被癌細胞宣告死刑的卡門,在經歷不接受、抵抗到接受的過程之後,選擇終結自己與家人朋友的痛苦的勇氣,讓我不得不佩服。面對死亡的未知,很少人能夠真正的放下,而能夠將自己的恐懼轉變成積極的態度,為家人和自己做好安排,並在自己覺得適當的時候自己喊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從卡門的選擇中,我看到即使卡門的死成為必然,但卡門終究沒有向死神屈服、消極地等死,而這樣的態度也感染了卡門周遭的家人朋友,以祝福替代悲傷、怨恨、不捨,因此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真實、一點也不矯情的故事,即使其中也有醜陋、不完美的一面,卻一點也不損及愛情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