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我讀《莫兒的門》——你真的愛狗嗎?

莫兒 一句「你需要一隻狗,就是我」,就讓莫兒與泰德成為形影不離、心靈相通的好夥伴。泰德需要什麼,只有莫兒知道,而莫兒的心思,也只有泰德瞭解。泰德與莫兒一起爬山、一起打獵、一起冒險,也一起生活。泰德與莫兒的關係,超越人與狗、主人與寵物;他們是彼此的家人、彼此的陪伴;他們需要彼此,也依賴彼此,願意與彼此分享生命中的每一刻,這樣的關係,恐怕不是沒有養過狗的人可以體會的一種關係。

從小到大,我是個看到狗就想躲的人,因為不瞭解、因為只是把狗當成一隻狗,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把狗當成兄弟姊妹、當成子女般疼愛,直到我開始接觸貓咪、喜歡貓咪,也開始養了一隻貓咪之後,我慢慢能夠從愛貓的角度體會愛狗人的心情,發現每一隻狗都有自己的個性以及各種不同的表情,有時候像保鏢似的守護在你身旁,有時候又像小孩子般的在你身邊磨蹭、撒嬌,而當牠對你產生信任之後,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交到你手中,當然,有時候也不免任性地鬧脾氣。

透過莫兒的門,我看到泰德之所以受到莫兒的信任,是因為泰德願意尊重身為狗的莫兒,能夠真心地從莫兒的角度出發,瞭解莫兒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以人的角度要求莫兒、強迫莫兒遵照人的模式過活,因此,莫兒從不會有狗比人低賤的感覺。我看過許多自認為愛狗的人喜歡拿人的食物給狗吃,以為大魚大肉是愛狗表現,卻不知狗的腎臟無法負荷人的食物,會讓狗的健康受到威脅,完全以人的標準來看待狗。我也見過非純種狗不養的人,願意花大把鈔票買純種狗,卻對雜種狗不屑一顧,我很懷疑這些人真的愛狗。

真的愛狗的人,應該是像愛麗森一樣,即使布勞爾割了臉上的腫瘤之後面容改變,臉上爬滿疥癬和膿瘡,散發死屍的惡臭,也願意照顧牠、擁抱牠;或者像泰德般,在莫兒年老中風之際,仍然不顧髒臭,為莫兒清理排泄物,並且陪著莫兒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與狗生活在一起的秘訣,就如同泰德所說的:「其實就和跟你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相同的,就是要花時間」。如果真的愛狗,就要對牠負起責任,一輩子不離不棄!

 

活動詳閱:看看別人怎麼說《莫兒的門》
想買本書:到金石堂更多有關《莫兒的門》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試讀:龍紋身的女孩

 

43 歲的《千禧年》雜誌發行人布隆維斯特,以揭發企業醜聞為職志,卻因為涉及一宗誹謗案,即將面臨牢獄之災與公司倒閉的窘境;24 歲的保全公司調查員莎蘭德,身材削瘦、身上的刺青處處、性情乖僻,卻擁有高超的電腦技能以及對事件的靈敏嗅覺;82 歲的瑞典產業鉅子范耶爾從四十多年開始,每年生日固定收到一幅匿名的裱框壓花,為了疼愛的姪孫女海莉,四十多年來一心一意想要找出謀殺海莉的真兇。三個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識,努力解開一宗多年的疑案。

故事的開頭,以極大的篇幅描寫每個人的背景,加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幾度差點看不下去,想要先將所有人的關係以及整個范耶爾家族族譜整理出來,然而,就在我耐著性子往下看的時候,突然一切都豁然開朗了起來,重要的角色一一浮現出來,名字偶爾出現一兩次的人物在出現的時候往前翻翻其實也還好,而除了抽絲剝繭的解謎過程之外,讓我欲罷不能的卻是作者史迪格‧拉森對於主角在職業背景上的設定,以及設定這些角色的職業背後所呈現出來的意義。

從作者曾經擔任新聞記者與雜誌主編的背景看來,將主角布隆維斯特設定為雜誌發行人、記者,似乎也很理所當然,然而,有趣的是,對於追求事情真相這件事而言,調查單位與媒體個別是從哪個角度切入?又是如何看待所謂的「真相」呢?這些意識型態的背後,代表什麼意義呢?而身為旁觀者 (讀者) 的我們,對於所呈現出來的新聞事件,又是如何看待「真相」、解讀「真相」呢?

每個人都是一種意識型態,而一個團體 (例如報社、雜誌社) 也會形成一種代表該團體的意識型態,當個人與團體的意識型態接近、甚至吻合時,就容易彼此認同,然而,在認同的前提下所看到的「真相」就是事實了嗎?還是只是經過裝扮之後的「真相」或是該團體想要讓個人認同的「真相」呢?相反地,當彼此的意識型態不同、甚至完全背道而馳的時候,團體所傳達出來的「真相」就毫無參考價值了嗎?對於旁觀者 (讀者) 而言,我們想要看到的是確確實實、赤裸裸的「真相」,還是符合自己期望的「真相」呢?

布隆維斯特和沙蘭德能夠從四十多年都無人能解的疑案中發現新的線索,進而找出真正的兇手,就是因為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所以能夠單純地從事件本身切入,而不是照著亨利‧范耶爾提供的名單以及「好意」的註解中,企圖以消除法來找出兇手。而亨利,即使自認為再怎麼理智、再怎麼客觀,也不免參雜了個人情感的主觀想法,因此,再給他四十年也可能找不出兇手。

同時,從布隆維斯特和沙蘭德的個性以及外在所傳達的訊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在解謎的過程中所採取的不同方法,布隆維斯特非常謹慎小心,或許也因為本身牽扯到一宗誹謗案而更顯得謹慎小心,正直的個性,讓布隆維斯特處處堅持著資料來源的正當性,而沙蘭德,則幾乎可以將事件與個人情感分開處理,即使不擇手段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性,也因此不會因為任何包袱而受到束縛,如同她在無法清楚證明自己愛男人之前,也不排除自己愛女人的可能性。在兩人合作解謎的過程中,剛好提供了彼此一個機會,能夠看到自己與對方的不同處進而調整自己,卻仍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龍紋身的女孩》不只是一本犯罪小說,還是一本能夠呈現社會真實現象、能夠洞察人心的小說!

試讀:愛情

愛情是什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一定都想過這個問題,而且定義也會隨著年紀、經歷和體驗而有所不同。年輕時滿腦子浪漫幻想,期望對方外表出色、才華洋溢、體貼溫柔、深情專一等等。然而,在談過幾次戀愛之後,我開始思考條件與愛情的關係。如果只是照著自己的條件清單來找對象、如果愛情只是一連串條件的組合,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對方又是什麼呢?此外,條件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缺乏,所以想要,還是因為自己根本不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呢?拿著自己的條件清單所追求到的愛情,真的是愛情嗎?於是,身高、體重、長相、收入、聰明才智等外在條件都不再重要,當你碰到對的人的時候,你就知道:「就是他了」!

對我而言,愛情是一種狀態,存在不同的面貌,不可能永遠處於高峰,也不會一直都在谷底,有時候覺得對方非常貼心,有時候覺得對方一點也不懂自己,但不管愛情是以哪種面貌呈現,都能充分尊重對方人格自由,與對方一起前進,不因為自己付出了愛而附帶有期望、要求,甚至逼迫的壓力,並讓彼此仍然能夠保有自己,不因為對方而失去了自己。然而,這樣的愛情並不是找來的,而是碰來的,當你把自己準備好了之後,碰到的機率也許會提高,但是如果沒有把自己準備好,這樣的愛情肯定不會來。

我喜歡作者在《愛情》這本書中,對於愛情的三種不同面貌的生動刻畫,也喜歡作者在情節上所做的安排:失戀、單戀、相戀這樣的順序,造就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讓失戀的苦澀,似乎也不是那麼令人心痛了,如果換成單戀、相戀、失戀這個順序,我可能也需要去囤積一堆保濕化妝水了。這讓我發現,原來我還是喜歡 happy ending 啊!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愛貓人的天堂 - 朵麗絲の家

自從兩年前的九月第一次跟土人去日月潭遊玩之後,我們便一直想找個時間再去一次,今年在我生日前,我纏著土人問我生日要去哪裡玩時,便想到要在兩年後的九月,重遊日月潭。因為上次我們住日月村,所以這次就選擇住水社,而貓咪,就是引導我們走入朵麗絲の家的最大因素了。

朵麗絲の家入口在水社村中興路上,對面就是中興停車場,招牌不太明顯,因此我們第一次開車從門口經過時,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錯過了

IMG_0255

一走進去,便看到民宿主人朵爸精心照顧的小花園

IMG_0131

一樓是一間小小的廚房加餐廳,冰箱、咖啡機、冷熱飲用水、烤麵包機、餐具,一應俱全,全部都可以自由使用,這麼乾淨而且溫馨的小餐廳,讓我們也很自然地一同隨手維護這樣的環境,餐具用畢就自己洗乾淨放回原位置,讓下一個使用者能夠方便取用。傍晚外出吃飯時,朵爸也特別提醒我們朵媽為我們準備了水果,放在冰箱裡面,要我們記得自己去拿來吃。

IMG_0039

此外,除了餐桌上的貓咪飾品之外,眼睛所及的地方,也到處都看得到各種貓咪飾品喔!

看完一樓的餐廳之後,走上樓梯上二樓時,就看到貓咪在歡迎我們了!朵麗絲の家只有三個房間,全部都在二樓

IMG_0118 IMG_0020

看看牆上和地上是什麼東西?沒錯,又是貓咪飾品!

好了,現在進我們住的 Doris 房來看看吧!

連床上的抱枕上都是貓咪,而且雙面都有,房間外面還有一個小陽台,晚上坐在陽台,吹著涼涼的風很舒服喔!介紹過房間,接下來就去看可愛的貓咪吧!

IMG_0145

這是 Doris,眼睛是漂亮的藍色,很會撒嬌,一直在我身上蹭來蹭去,朵麗絲の家就是以她命名的喔!

IMG_0153

這是 Wii Wii,幾個月前才生過三隻小貓咪,據朵媽說,Wii Wii 生過之後,似乎變得有點憂鬱,也比較害羞,看到人就跑,我有抱到 Wii Wii,而且她被抱著的時候也不會亂動,不過朵媽說,那是 Wii Wii 太害怕了,所以不敢動!^^

IMG_0168

這是果醬,Wii Wii 生的老二,也是唯一留下來陪朵爸朵媽的小貓咪,現在四個月大,果醬實在太好動了,而且看到我的相機就會走過來,鼻子湊在我的鏡頭前聞來聞去,接著就是玩我的相機帶子玩到超 High,所以沒有一張照片清楚的,果醬太愛玩了,所以不太給抱,一抱就叫著要下去,不過真的好可愛喔!更多貓咪相片看這裡

住在這裡是有附早餐的,朵麗絲の家的早餐可不是一個三明治加一杯奶茶之類就了事喔!而且吐司和咖啡都是無限供應的,只要事先跟朵爸說好用餐時間,朵爸就會準時端上早餐喔!

IMG_0115

退房前,做個最後巡禮,在我們的陽台上拍張相片,期待下次再來看朵爸朵媽,當然還有可愛的貓咪喔!

IMG_0125

 

民宿資訊:
朵麗絲の家
電話:(049) 285-5220 / 0939471969
地址:南投縣日月潭中山路 123 號
P.S. 民宿部落格裡面有每個月份的訂房表,訂房前可以先查查當天還有沒有房間,非常方便,而且朵麗絲有提供免費無線網路喔!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世上沒有絕對的定義 — 時光閃電

時光閃電

二○○五年,歐洲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哲學家、古生物學家、歷史學家齊聚在印度洋一座無人小島上執行跨時代的研究計畫,連霍金也認為不可能成功的科學實驗。這群科學家想要扭轉時間的定律,讓「現在」的人得以一窺「過去」。就在他們的研究終於有了重大突破,成功扭轉時間的同時,也喚醒了一股可怕的力量。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讓這群頂尖的科學家在研究因為突發狀況而中止之後,紛紛產生不同的症狀、夜夜被惡夢糾纏、無時無刻都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他們該如何逃離惡魔的詛咒,才不會成為下一個犧牲者?

老實說,「時間弦」、「紅衫木理論」對於我這個對物理一竅不通的人來說,要在有限的篇幅內瞭解這些理論,實在是滿困難的一件事,但,令人欣喜的是,即使缺乏對《時光閃電》中提到的種種理論的專業知識,也無損於閱讀這本書的樂趣,從一翻開這本書開始,我就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呼吸,跟著書中的科學家一起尋找潛藏在黑暗中的神秘客,然而,當答案揭曉時,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唐突,但在回想整個故事之後,卻又找不到任何漏洞,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安排,讓我忍不住拍案叫絕!

從現在回到過去,即使沒有嘗試改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窺探」本身,就已經對過去造成干擾,而這樣的「窺探」所帶來的衝擊,在這群科學家產生後續效應的同時,也讓這群科學家成為研究的一部分 — 活生生的實驗室白老鼠,這就是必須為科學實驗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科學家的宿命,一方面想盡任何辦法讓實驗成功,證明自己的理論,但在另一方面,對於實驗成功了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連鎖效應,誰也沒有辦法完全預估、掌握,只能做一些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進行下一個未知結果的實驗,於是,我們現在便得以「享受」這些實驗成果。

在「鋸齒空間」實驗中止之後,發生在這群科學家生活中的失控行為,究竟是夢是幻?剛開始,我一直比較偏向艾莉莎等人「真的」看到了來自過去的神秘客影像,只是因為各種可能的原因而看不到神秘客的臉,然而,一直到我闔上書之後,才發現另一種可能性。利用普朗克時間 (時間的最小單位) 所抽出來的片段影像是什麼樣的狀態,誰也無法預料,透過加速器,即使是億萬分之一秒的邪念/惡念,也無所遁形。因此,艾莉莎等人所面對的恐懼,是不惜讓自己成為連自己都陌生的另一個人,也要屈服、取悅的神秘客?還是透過「窺探」過去,也看到自己內外的不一致;保守、中性的裝扮下,渴望的卻是以狂野、性感的一面吸引他人注目,但是自己又沒辦法接受、也不想讓別人看到這一面?別人看來溫和、虔誠的基督教徒,卻也曾經有報復的意念?

人的恐懼是具有形體的惡魔?還是沒有形體的心魔?當亞當和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後,眼睛睜開了,開始有了是非善惡的觀念與羞恥心,於是便在二元對立之下產生了衝突,面對是與非、善與惡時,便需要選邊站。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好人、要有道德感、不能做壞事等等,然而,當看到了透過加速器而放大的極短暫時間,而發現自己其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形象時,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對呢?究竟好人和壞人如何區分?區分的標準在哪裡呢?我喜歡書中所說的:世上絕對沒有任何人能輕易被明確定義。每個人身上都有某些特質,此外還有些別的,甚至包括負面特質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試讀:鋼穴

cave

以前從電影上看到有關機器人或複製人的電影,總是看到機器人與人類過於接近之後,所面對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想要取代人類,存在世界上,因此出現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機器人因為熟知人類模式、複製速度快,一開始總是佔上風,但是機器人是人類製造的,一定會有一個極限/罩門,所以最終總是人類勝出。

然而,艾西莫夫的《鋼穴》,卻讓我對機器人產生另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感受,雖然只是一個刑警追查一宗謀殺案的簡單架構,艾西莫夫卻早在六十多年以前,就已經成功刻畫出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矛盾關係,並充分表達出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出現所顯露出來的自大與自卑心態。

從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1.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2.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3.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可以看出,艾西莫夫所勾勒出的未來世界,是一個「人機共處」的和平世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中卻潛藏著主從關係,在人類的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機器人才能保護自己,也難怪貝萊刑警等人類總是會不自覺地命令機器人做一些瑣事,藉以顯示並證明人類的優越感,而包裹在優越感裡面的,卻是因為機器人日後可能會超越人類,甚至取代人類而產生的自卑感和恐懼感。因此,機器人的設計,永遠是附屬於人類的器具,協助人類的一個角色而已。

在艾西莫夫建構的未來世界中,機器人是跟人類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中,跟人類一樣有著階級之分,因為生態問題,人類呼吸到的是空調處理過的空氣;吃的是由酵母加工的配給食物;用的是公共的個人衛浴設備;表現良好才能得到偶爾在家用餐的機會;搭捷運時,沒有座位的人站在下層,享有特權座位的人則在上層,就這麼過著千篇一律、毫無例外的機械生活。

這樣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麼?住在如同鋼穴般的城市中,吃到天然栽種的蔬果,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能夠吹到自然風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處處都要以識別證證明身份才能通關的現象,讓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被物化了;而人與人之間也出現了越來越大的疏離感。在「人機共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在心理、道德、法律、社會以及文化等層面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人類該怎麼面對這些問題呢?當機器人擁有了人工智慧、人工意志、人工意識,甚至感情之後,是否就能與人類無異了呢?而過著機械般生活的人類,如果只是照著各種規格生活,那還稱為人嗎?人類與機器人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呢?

不管未來的世界機器人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地球的生態環境會變成怎麼樣,現在能夠吃著天然的食物、吹著自然風、在自家的浴缸裡面泡澡,都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