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試讀: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煩惱,而喬治的煩惱 (女兒再婚對象似乎不是適當人選、兒子是同性戀者、老婆外遇對象是自己的老同事、自己身上長了疑似癌症的紅斑) 似乎特別多?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煩惱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思考模式、行為反應,這正是《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這本書中相當有趣的地方。

記得在報名試讀《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這本書時,應出版社規定,必須回答下列問題:

請問:「女兒執意嫁給爛男人」、「兒子的女朋友是男的」、「老婆和你的同事紅杏出牆」和「自己長了莫名紅斑」,哪一件事會最讓你焦慮,為什麼?

而我當時的回答是:最讓我焦慮的是「自己長了莫名紅斑」,因為其他答案都是別人的事、別人的生命,自己做的決定自己承擔,只有「自己長了莫名紅斑」才是自己的事,而且是跟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相關的事情,這才是我關心的重點。

在沒有拿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堅信著自己的答案,然而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回頭看看自己當初的答案,我開始思考,潛藏在我心中的這種想法,是否代表了我在面對自己健康上的問題時,也會和喬治一樣大驚小怪、過度緊張?而在我輕鬆說出其他答案都是別人的事、別人的生命時,心中是真的能夠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不願戳破表面上維持的和平?還是根本就不夠關心自己身邊的親人?

然而,事件本身是中立的,煩惱則是人想出來的,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大腦很容易就會透過人的雙眼和雙耳接收到暗示,而不願相信心底的聲音。即使醫生診斷出喬治臀部上的紅斑是濕疹,喬治還是不願相信專業而客觀的判斷,而寧願催眠自己那是癌症;即使心底知道跟心理治療效果不錯、說出心理的感受不比試著不去想困難,卻寧可用藥物治療麻痺自己。人類到底是相信自己的大腦?還是相信自己的心?

《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的情節如同電影般的荒謬,卻又宛如現實生活般的真實,而作者馬克.海登神經質的文字,異質的書寫,在《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中,更是生動地呈現出退休的喬治在面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對於死亡和疾病的焦慮時的種種思考模式以及行為反應。而美中不足的是,收尾處略嫌草率,而落入每個角色都必須透過某個 (些) 事件,檢視自己、改變自己,進而得到救贖的窠臼,這點在現實生活中卻也未免太過理想化。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試讀:孤島戀人

island

痲瘋病又稱為漢生病,其病菌與肺結核病菌類似,會侵害手腳和臉部的神經,若不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手指、腳趾和眼皮無法動彈。有些病患因為失去疼痛感而更容易受傷或燙傷,嚴重或造成感染,最後甚至導致失明或不得不截肢。越晚發現症狀,造成傷殘的機率越高。由於社會大眾的恐懼和誤解,遭到家庭和社會的排斥,因此在 1903 到 1957 年間,史賓納隆加島 (克里特島北岸附近的一座小島) 成為希臘隔離痲瘋病患的主要地點。這座小島形同一個小型社會,有學校、有醫院、有市場、有教堂,還有自己的政治領袖,唯一不同的是,島上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是痲瘋病人,在這個絕望多於歡樂的小島上,牽連著四個女人曲折的一生。

個性完全遺傳自母親艾蘭妮,爾後又在母親因痲瘋病過世之後也感染了痲瘋病的瑪麗亞,在《孤島戀人》一書中,無疑是最令人心疼,也最討喜的角色,看著瑪麗亞為了照顧父親,耽誤了自己的青春,以為找到理想中的對象時,發現自己感染了痲瘋病,未來夫家因此解除婚約,而後又從好友口中得知前未婚夫與自己的親姊姊有曖昧關係時,我也忍不住為瑪麗亞曲折的人生感到不捨。

然而,書中更吸引我的角色,卻是那個任性、自私自利、經不起誘惑的姊姊安娜。外表強勢、一心想要逃離家鄉的安娜,在我看來,她所有的行為,在在都顯示出她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無法接受現況。她無法接受生活上的貧困和母親的痲瘋病,也無法抵抗金錢與肉體的誘惑;她所追求的財富、愛情,不但沒有讓她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反而把她推向欲求不滿的無底深淵。

透過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姊妹,連同我在內,很容易地會賦予瑪麗亞更多的同情與愛護,同時也不知不覺地認為安娜罪有應得、自作自受,但是,平心而論,難道安娜不也是當時環境下的受害者?當我們隨著書中角色的情緒起伏時,看到的是屈辱還是勇敢?是背叛還是激情?是痲瘋病還是愛?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試讀:必需品專賣店

NeedfulThings 一個來路不明的人 - 李蘭‧高特,來到城堡岩開了一家「必需品專賣店」,光顧這家店的每個鎮民總是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曾經渴望的東西,也總是能以自己可以負擔 (甚至更低廉) 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唯一的條件就是,必須完成店主高特的一些要求,而這些要求通常是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剛開始,光顧「必需品專賣店」的鎮民似乎都很開心,即使是遵照店主要求開些損人的玩笑,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損失,直到這些玩笑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嫌隙,造成無中生有的誤解,甚至導致葳瑪與奈媞互砍至死後,這些惡作劇就像預先埋下的炸彈般,一個接著一個引爆…

「購買」是一種慾望的滿足,這種慾望可以是生理的慾望 (如填飽肚子),也可以是心理的慾望 (如欣賞一場音樂會),而「必需品專賣店」就是一家透過交易 (金錢、條件) 的行為,滿足顧客「佔有的得意感」這種奇怪心理作用的店。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欲求不滿,都有愛撿便宜、想要不勞而獲的心態,這就是為什麼高特總能為走進這家店的顧客找到他們的必需品的原因。

顧名思義,「必需品專賣店」所賣的東西是「必需品」。如果求得溫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那麼,實現個人願望之類的心理需求,又何嘗不是一種必需品?但弔詭的是,所謂「必需品」的定義,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

我曾經接過不止一次來自電信業者經銷商的電話,對方表明要送我一張 3G 的 SIM 卡,外加一個 3G 手機,隨後便直接問我是不是可以明天直接寄送到我的帳單地址,卻從來沒問過我的意願,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會接受這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當然電話中一定要聲明我是萬中選一的 VIP 之類),當我趁對方說話的空隙說出「我不需要」時,錯愕的反倒是電話另一頭的業務員。即使我不斷抱怨這種行銷手法,也不能阻斷諸如此類的「必需品專賣店」仍然屹立不搖的事實,與其說這樣的行銷手法蒙蔽了你的雙眼,還不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心甘情願地戴上眼罩。

此外,這些惡作劇之所以會引起一陣大騷動,甚至像預先埋下的炸彈般,一個接著一個引爆,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以及人類莫名其妙的自尊心,一旦發生和自己或利益相關的事情,還沒與對方對質,情緒就立刻淹沒理智,失去判斷的能力,這全部都是因為受傷、受辱、抽痛、腫脹、惡性的自尊,所以必須犧牲他人來安撫自己受傷的心。

在《必需品專賣店》這本書中,作者史蒂芬‧金使用一貫的嫻熟手法,討論「人性」這個不變的主題:人類的自私、貪婪、永無止盡的慾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必需品專賣店」與高特何止出現在城堡岩,也出現在你我的身邊,更或者,你我就是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