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上廁所也是

兩個禮拜前特地回了台北一趟,打算先把喜宴的場地訂下來,免得日子越接近,滿意的場地越難找。很多人都認為結婚就那麼一次 (理想狀況下啦),一定要風風光光、體體面面之類,我卻認為,就因為只有一次,打扮地美美的當然是一定要的,但是當個美美的洋娃娃給人玩就不必了,我們只想辦個簡單而溫馨的婚禮,絕對不要花大把鈔票被生意人玩!

有了這層的共識之後,我們捨棄了四、五星級大飯店,因為雙方家裡都住台北縣,而且台北市車位一位難求,所以我們打算就在兩家範圍內尋找,並將好停車、離捷運站近列為首要條件。此外,依據從小到大參加喜宴的經驗,菜色好像都差不了多少,也幾乎沒有哪家的菜特別難吃的印象,加上現在台北有很多婚宴會館都辦得很不錯,其中有幾家的評價似乎也不錯,因此,四、五星級的大飯店又被我們排在後面了。雖然大飯店通常有個 15 桌以上就會免費招待住宿一晚,但仔細算算,其中的差價算下來,應該可以住好幾晚五星級大飯店吧!反正我們不用替父母做場面,兩人又都是 SOHO,少了同事間互相比較這種事,請一些至親好友,當天一起同樂就好!

綜合以上的初步想法,我們沒花多少時間就列好了要去看的場地,打算先一天密集地去看,然後再依實際情況調整我們的條件。結果發現,果然不管景氣好不好,是不是孤鸞年,要結婚的還是照結,哪有什麼景氣不好加上孤鸞年而打折的事 (不過或許是我們不夠大咖,不是那種請四、五十桌的人,也或許是我們砍價的功力實在太淺),我們去的第一家飯店的主任就跟我們這麼說了,不曉得是不是我們打擾了那位主任的午睡時間,不但說不出他們飯店有什麼特色 (只會說他們菜不錯啦!場地不錯啦),甚至還以過來人、老大姊的身份「提醒」我們「應該」趕快去拍婚紗,然後應該幹嘛幹嘛,接著一直給我們看他們菜色的圖片,說他們家的菜有多好吃…@@

看了幾個場地之後,開始有了初步的概念,發現以我們的條件列出的餐廳/飯店,價位其實都差不多,除了菜色之外,提供的其他服務也大同小異,而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我們這種桌數不多 (15 桌以內) 的咖,能夠談的條件還真的不多,能夠做為評估條件的,大概就是喜不喜歡場地和新娘休息室。然而,以我們初步預估的桌數,隨場地分配到的新娘休息室小之又小,房間裡面甚至沒有廁所 (我腦中馬上浮現當天穿個大禮服還得跟其他賓客排隊上廁所的情形),有些新娘休息室要不然就是在其他賓客的廁所旁邊 (每個要上廁所的人都要經過我的休息室?),要不然就是在廚房旁邊,還有一個餐廳很妙,我要求看新娘休息室時,經理面露難色,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是跟樓上的農會借房間當休息室,雖然是有布置 (這是經理說的),但是因為當晚沒有喜宴而沒有租用,當然也就沒辦法去看了。

這種狀況,讓我們不禁猜測,難道「桌數少 = 新娘休息室小」?其實站在業者角度,這應該還滿合理的,但站在新人角度,尤其是對於只想辦個小型婚宴,或者雙方都是小家庭,而且親朋好友不多的新人來說,這真的有點受委屈的感覺,我們要去哪裡把提高的預算變出來,要去哪裡把賓客變出來,才能使用我們喜歡的新娘休息室?

看了整天的場地累的半死又快要中暑,卻沒找到一個完全符合我們期望的場地,只好回家多列幾個地方,第二天繼續找,然而,第二天的情況更讓人沮喪,好不容易看到一個還滿喜歡的場地,我們要訂的日子已經被訂走了,第二小的廳就已經是 30 幾桌以上的廳,而且雖然覺得場地不錯,離捷運站卻有 15-20 分鐘的腳程 (搭捷運、穿高跟鞋的女賓客會哭吧)。接下來看的另一家台北縣市知名湘菜餐廳的板橋店更讓我差點沒暈倒,才踏進餐廳就聞到一股廚房的味道,腳下踏的地板甚至有點黏黏的感覺,場地是長型的,兩旁柱子超多,臨時搭建的舞台感覺就快要貼近旁邊的桌子了,負責的領班乾脆連介紹也免了,給了名片,話沒說兩句,就直接遞上婚宴專案的資料,話說雖然提供了 20~30 項服務,但是把分菜、倒茶這種事也列在其中,會不會太誇張?

回家之後我們討論了很久,因為來回北高一次的成本太高 (除了交通費之外,還得熬夜趕白天該做的案子,要不然就是那幾天得放棄接案、放棄賺錢的機會,但我們都沒有底薪,沒接案就沒錢呀),我們不想為了找場地經常來回台北,也想趕快把場地搞定,可以恢復案子的正常進度,但是最不想的就是,為了場地太委屈自己。反覆思考之後,我們決定再估算一下雙方人數,然後再去看一次那間除了新娘休息室之外,什麼都滿意的飯店,看看我們能不能使用另一間次小、搭配較大新娘房 (有廁所) 的廳,並說服對方提供相同的條件給我們。

也許是當初我們沒有真正聽懂業務小姐的話,也許是那位業務小姐看我們兩天內去第二次,心裡覺得我們這筆生意穩成交了,總之,我們如願換到次小的廳,場地中間有一根大柱子 (看起來沒有很大的影響),沒有最低桌數的限制,原本提供的條件沿用,最重要的是,搭配的新娘休息室雖然鄰近廚房,一般賓客卻很少會往那邊走,而且變成最大的新娘休息室,裡面還有廁所耶!這一切真是太完美了!

接下來,就要準備拍婚紗照囉!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尋找另一半

最近終於有空看看躺在書架上很久的書了,因為才看完荻原浩的《我們的戰爭》試讀本不久,就決定從荻原浩先前的作品《明日的記憶》開始吧!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很吸引我,無奈我每天要開始閱讀時,通常已經是我終於完成一天的工作,累到眼睛快要睜不開的睡前時刻,每每看不到幾個章節,眼皮就會開始不聽使喚,因此,當我看完第 62 頁,緊接著左邊的第 63 頁時,對於發生了什麼事,我竟然毫無感覺,只覺得情節跳得太快,快到我跟不上,滿心以為是書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男主角,心思飄到古早以前的記憶,因此也就隨著男主角神遊了一番,努力看著接下來的幾頁。

然而,一股奇怪的感覺慢慢從心底升起,《明日的記憶》明明是一本日本小說,為什麼突然出現一堆歐美名字?而且還出現什麼聖嬰、修道院的情節?終於忍不住翻回第 62、63 頁的地方,竟然發現第 62 頁最後一句話跟第 63 頁第一句話連不起來,翻了翻整本書,滿腦子的問號終於出現了解答:

IMG_1453 IMG_1449

放大一點來瞧瞧:

IMG_1450

右下角的確是《明日的記憶》沒錯,再看看第 63 頁

IMG_1451

《The Franciscan Conspiracy》是什麼碗糕?《明日的記憶》的原文書名嗎?原文不是日文嗎?翻到第 64 頁看看

IMG_1452

《方濟會密謀》?這是什麼書啊?而且原本書名和頁數是在頁尾,現在跑到頁首?

仔細檢查了一下,發現這本名為《明日的記憶》的書裡,夾藏了一部分《方濟會密謀》這本書 (第 63~94 頁) (謎之音:果真是密謀啊),而且從第 95 頁開始,竟然也跟第 62 頁內容完全接不上???

原本想要把這本書寄回出版社,看看出版社是否願意換一本給我,跟朋友聊過之後,開始覺得很有趣,「搞不好有另一位讀者買到的《方濟會密謀》也夾雜了第 63~94 頁的《明日的記憶》?」這個想法突然繃現在我們的腦中。綜合大家的意見,我決定 po 出來,為這本《明日的記憶》尋找另一半,如果有哪位讀者手中的《方濟會密謀》出現我的《明日的記憶》的另一半,請留言給我,一經查證屬實之後,希望能讓兩本書見面。如果我的《明日的記憶》的第 63~94 頁出現在非《方濟會密謀》的另一本書中,也歡迎來留言喔!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試讀: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marc

朱莉亞的父親安東尼,總是在女兒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缺席,如朱莉亞所料,這次父親依然無法參加她的婚禮,但竟然是因為父親在她婚禮前因病過世這個無懈可擊的理由,葬禮之後,朱莉亞收到一個完全針對父親身形、長相與記憶打造的機器人,想要跟女兒相處六天,談談以前不曾談過的事,是不是能達成父親最後的願望,完全操之在朱莉亞手中的遙控器...

在自己不曾當父母之前,有多少人能夠體會父母心?要有多少的愛,才能將自己無怨無悔地奉獻給自己的孩子,但心裡卻明白,當孩子長大後,沒有幾個孩子會記得童年時被父母捧在手心,深怕孩子肚子餓、受凍、生病、受傷等等?除了父母,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在我們半夜喊肚子餓時,忍著自己一身的疲憊,為你煮一碗麵?還有誰會在我們窮困潦倒、犯了無數個錯之後,第一個主動伸出援手?當我們理直氣壯地說父母不瞭解我們的同時,我們對父母的瞭解又有多少?

生長在一個擁有相當多規矩的家庭中的我,自青少年階段開始,一直是父母眼中非常叛逆的小孩,即使行為不至於離經叛道,卻一直不願意走在父母的期望中。我總是認為父母不瞭解我,心事寧願跟好朋友說,也不願意跟父母說。剛進入高中時,學校將身高 160 以上的學生,全都納為儀隊候選人,父親知道後相當高興,我卻一次練習也沒參加就逃跑了。高中參加校外的自強活動,活動之後有唸高職的男生打電話給我,父親對於我跟對方聊了一、兩個小時,卻不知道對方唸哪所學校大為不滿,我堅持只會是普通朋友的人,我沒興趣打聽對方祖宗八代,父親卻認為電話可以聊那麼久的人,怎麼會連對方唸哪所學校都不知道。

大學時,家裡開始規定晚上 11 點前一定要到家,如果有特殊狀況,必須提早打電話回家報告。對於「規定」這件事,我一向會產生抗拒的心態,我沒辦法像姊妹一樣,乖乖遵守這樣的規定,並且鉅細靡遺稟告父母我去哪裡?跟誰去?我又很不喜歡在我和朋友還興高采烈時說我要回家,因此,每每接近晚上 11 點時,我就會開始焦慮,焦慮該不該打電話回家據實以報,也焦慮據實以報之後,換回一句:「為什麼要搞那麼晚?早點回來」,更焦慮當我終於踏入家門時,看到母親一邊打瞌睡一邊等我。

一直認為父母沒有給我更多的空間,也一直對於這樣緊張的親子關係感到窒息,即使也可以明瞭父母年事漸增,偶爾也會寂寞,也會希望與子女有更多相處的時間,甚至無法想像父母有一天終將永遠離我遠去,但我必須承認,這些事情對我而言都還停留在「理解」的階段而已,並沒有更深刻的體認,然而,當我看到安東尼對朱莉亞說:

「...妳知不知道孩子離開父母親的那一天我們心裡有多痛苦嗎?妳有沒有想像過那種分離的滋味?讓我來告訴妳,我們像傻瓜一樣站在家門口,看著你們離開,心裡告訴自己,要為小孩子這有必要的飛奔感到高興...當門再度關上的時候,我們要重新開始學習;要重新擺設空出來的房間,不要再等待腳步聲,要忘掉那些以前你們晚回家時的樓梯腳步聲,因為這腳步聲讓我們心安,之後我們才能放心地睡覺。忘掉這些腳步聲後,我們必須設法讓自己入眠,可是徒勞無益,因為你們再也不會回家了...」

我慢慢可以開始體會,自去年年底搬離台北父母家,住到高雄之後,每每打電話回台北,父母總是期望我抽空回台北待幾天,即使只是待在家裡,什麼事也不做,父母就會很開心的那種心情。

在我不斷地抱怨父母帶給我的心理壓力時,我終於瞭解,我只不過是把我的脆弱和懦弱全都歸咎在他們身上了,我必須對自己本身的生活負責任,成為自己決定想要變成的人,用另一種角度看待我自以為看到的事實,即使我有多不願意承認,我還是很像自己的父母,對於父母的諸多抱怨所投射出來的現象,其實是無法完全接受這樣的自己,那麼,下一步呢?

在《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這本書中,我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任性、自己的自以為是,也看到長久以來無法釋放的自己,透過這本書,我彷彿也得到了救贖!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試讀:親愛的茱麗葉

juliet 英國女作家茱麗葉意外地收到一封來自根西島的信件,道西因為擁有一本曾經屬於茱麗葉的舊書而想要收集該書作者的其他作品,而寫信與茱麗葉聯繫,茱麗葉基於對道西信中提到的根西島與「根西文學與馬鈴薯皮派讀書會」的好奇,而開始與道西通信,後來更因為撰寫出版社的專欄,想要進一步瞭解「根西文學與馬鈴薯皮派讀書會」,而與根西島上該讀書會的其他成員開始通信。藉由信件的魚雁往返,「根西文學與馬鈴薯皮派讀書會」以及根西島的島民逐漸成為茱麗葉生活中的一部分,因而決定親自到根西島與這些未曾謀面的好朋友見面,原本只是為了收集下一本新書的題材而與根西島的島民通信,最後卻造成了茱麗葉生命中的重大轉折…

《親愛的茱麗葉》是一本由信件集結而成的書信體小說,透過這些蘊含真實情感的信件,串起了根西島島民一個個充滿歡笑與淚水的故事,身為讀者的我,彷彿覺得茱麗葉、席尼、蘇菲,以及「根西文學與馬鈴薯皮派讀書會」的成員都是圍繞在自己生活周遭的親密朋友,而書中詼諧的語調,讀起來非常輕鬆愉快,也讓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所佔領的根西島減少了幾分悲傷的氛圍。

全書中最令人感到驚豔的是,根西島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受德軍佔領時,即使多數島民受到戰爭以及德軍的迫害,卻仍有少數島民並不因此對所有德國人抱持偏頗的態度、充滿仇視的想法,充分展現出根西島島民純樸、善良的一面。想到有些人總是一直背負著歷史的傷口,將戰爭所造成的傷害視為國仇家恨,即使經過數百、數千年,仍然不願意以另一雙眼睛,重新看待對方,光是這點,就讓我打從心底喜歡這些根西島島民。

這是一本關於閱讀、關於友情、關於愛的書,透過書信,串起每個人的生命,也溫暖每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