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試讀:陪妳到最後

陪妳到最後

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可愛的女兒、一份穩定的工作,看起來史丹應該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誰知道癌細胞已經悄悄侵入了妻子卡門的身體,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史丹在不得不接受的情況之下,陪著卡門化療、試著跟卡門一起用更樂觀的心態面對癌症,同時也不斷狂歡、嗑藥、外遇,想要逃避卻又放不下卡門,史丹開始懷疑自己對卡門的不離不棄究竟是愛還是責任?而卡門,在飽受病痛的身心煎熬之外,又必須面對不忠的丈夫以及即將消逝的生命,然而,就在醫生也放棄卡門的時候,卡門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讓生命劃上美麗的句點......

從看到書名開始,就已經看到故事的結局了,也做好掉眼淚的心理準備了,但在閱讀的過程中,讓我訝異的是,作者並不是用歌頌這段偉大愛情的方式來描寫史丹從卡門病發,一直陪伴到卡門生命的結束,而是用一種更真實、也更直接的方式,將多數人在面對重大傷痛時所顯現出人性中的孤獨、恐懼、脆弱、自私、逃避心態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對於史丹的嗑藥、外遇等種種行為,我並不想用道德標準來批判他,畢竟,在面對至愛受到病痛折磨、不久於人世,又有多少人能夠在陪伴的過程中,完全做到不怨恨、不咒罵、不逃避,而總是用樂觀、正面的心情和態度去面對呢?如果在這本書中,描述的只是一個愛家、愛老婆、愛小孩、對患重病的老婆不離不棄、忠貞不二的男人,也許我會感嘆這樣的一個好男人終究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然而,在內心不斷掙扎、在肉體和精神上不斷向外尋求慰藉的史丹,更為貼近人心,更讓人性脆弱的一面展露無遺。做為一個平凡人的我,在面對相同狀況時,我當然也希望能夠理智地拋開自己的恐懼,陪伴另一半堅強面對,卻也不見得能用更健康的態度來處理,又怎麼能苛責畢竟也不是聖人的史丹呢?如果我是卡門,不管我對另一半的劈腿有多麼惱怒,我也會真心希望在自己走到生命的盡頭之後,另一半能夠再找到彼此相愛的伴侶,而不是在悲痛中度過餘生。

即使一開始就預知故事的結局,對於被癌細胞宣告死刑的卡門,在經歷不接受、抵抗到接受的過程之後,選擇終結自己與家人朋友的痛苦的勇氣,讓我不得不佩服。面對死亡的未知,很少人能夠真正的放下,而能夠將自己的恐懼轉變成積極的態度,為家人和自己做好安排,並在自己覺得適當的時候自己喊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從卡門的選擇中,我看到即使卡門的死成為必然,但卡門終究沒有向死神屈服、消極地等死,而這樣的態度也感染了卡門周遭的家人朋友,以祝福替代悲傷、怨恨、不捨,因此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真實、一點也不矯情的故事,即使其中也有醜陋、不完美的一面,卻一點也不損及愛情的美麗......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我不要長出第六隻手指頭

child001 記得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有吸吮大拇指的習慣,翻開相簿,幼稚園以前的相片幾乎都是把大拇指放在嘴裡的情況下拍攝的,爸媽都覺得一個女孩子一天到晚吸吮大拇指實在不太雅觀,而且我的大拇指總是被我吸得好像泡在水裡太久,變得白白腫腫皺皺的樣子,我卻改也改不掉,當時媽媽用了哪些方法逼迫我不吸吮大拇指已經不復記憶,但是對於最後怎麼戒掉這個習慣的印象卻非常深刻...

那是在某天晚上看電視新聞時,不知道正在幹什麼的我,突然被媽媽叫過去看新聞,指著新聞中的一個小男孩,叫我看那小男孩的手指,我看到小男孩的大拇指外側岔出了一個小小的指頭,媽媽跟我說,那個小男孩就是因為從小吸大拇指,所以吸著吸著就長出一個小指頭來,然後就叫我看看自己的大拇指,旁邊有沒有即將長出小指頭的跡象,我每天早晚看,而且越看越害怕,深怕哪天在大拇指旁邊真的長出另一隻手指頭,於是,在所有方法都宣告無效之下,我因為怕長出第六隻手指頭,就輕易地戒掉了吸吮大拇指的習慣了。

一直到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其中有一隻手真的在大拇指旁邊多了一個小指頭,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那叫做基因突變,但是我已經不吸吮大拇指多年了!

最近回想起這件童年往事,其實是因為我的喵喵 BB 現在已經四個月了,但是很奇怪的是,當牠兩個月大,被我帶到土人家養開始,牠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吸沒結紮,也沒當過媽媽的果凍的ㄋㄋ,而且還吸到發出嗞嗞的聲音,而果凍竟然也把BB 當做自己兒子般,大方地把四隻手腳張開讓 BB 吸ㄋㄋ,甚至還在 BB 吸ㄋㄋ的時候,幫 BB 舔舐身上的毛,一直到現在四個月大了,還沒停止吸ㄋㄋ的習慣,就算被教訓也不怕,頂多是不當著我和土人的面吸ㄋㄋ,只要我們不注意,就東看看西看看、躡手躡腳地跑去找果凍吸ㄋㄋ,正當我想不透沒奶的果凍的ㄋㄋ有什麼好吸的時候,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也愛吸大拇指...

IMG_0117 IMG_0122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我讀《巧克力戰爭》—— 我敢不敢撼動整個宇宙?

chocolate 「我敢不敢撼動整個宇宙?」就是這句話,讓我滿懷期待的翻開《巧克力戰爭》,大口大口啃著這條苦澀而不容易下嚥的高純度黑巧克力。從一開頭的「他們宰了他」開始,就讓我不得不按耐住翻到最後看結局的好奇心,一頁接著一頁地往下看。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三位一體」的天主教高中,十四歲的新生傑瑞身上,他剛喪母、剛申請加入美式足球隊、剛交了一個好朋友,正當一切看起來越來越順利的時候,「守夜會」的首領亞奇挑上了他,利用他對抗為了掩蓋自己挪用公款的不法行為,舉辦巧克力義賣,籌募基金的代理校長雷恩修士。

對於前來找他幫忙的雷恩修士,善於利用人心,想出鬼點子挑戰人性的亞奇,一方面答應讓守夜會配合巧克力義賣活動,另一方面卻指使傑瑞公開拒賣巧克力十天,然而,在十天期限過了之後,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傑瑞竟然繼續拒賣巧克力,傑瑞從一個沒沒無名的新生,儼然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讓其他內心不願意賣巧克力,表面上卻不得不服從雷恩修士的學生對傑瑞另眼相看。就在這時候,眼看即將因為義賣失敗而東窗事發的雷恩修士利用他的權勢,讓整個情況大逆轉了......

當我闔上這本書時,巧克力的苦澀滿滿地湧上心頭,久久無法平復,儘管《巧克力戰爭》原文版是 30 幾年前出版的,在 2008 年的現在,對於書中所描述的情節、同儕的壓力、校園裡所發生的霸凌事件,卻一點也不陌生,諸如傑瑞、亞奇、雷恩修士等等的人物,在我們的身邊也不難看到。校園霸凌、強欺弱、大欺小等等事件雖然還是成功地撼動了我,但一直浮現在我腦中的卻是:我到底失去了什麼?失去了多少?

現實中的我,也曾經過著如同傑瑞父子的生活:有一份穩定而且還不錯的工作;對於發生在周遭的事情只有「還好」、「不錯」之類的評語;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很少為自己爭取什麼;把別人對我的期望或要求當成自己的事情,心底卻一點也不想要照著別人的步伐走;與其辛苦地對抗全世界,我寧願壓抑自己的想法,選擇默默地完成交辦事項,擁有一個別人進不來,我也出不去的安全世界。

幸運的是,我也跟傑瑞一樣,擁有了一個看到自己的機會,能夠重新認識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覺察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我開始學習不再視未知的挑戰為毒蛇猛獸,我試著將不在預期內發生的事情當做一個遊戲、享受未知帶來的不安感。然而,這樣就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嗎?其實並不然,如同巧克力事件中,傑瑞的下場般,我還是會受傷、還是會碰到挫折,但我現在沒有太多時間舔舐自己的傷口,我只知道我想要往前走、我想要過屬於我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把選擇權交給別人、我也不要把自己交到別人手上。

而對於亞奇,儘管表現出來的方式是很邪惡的,我卻看到亞奇不斷地為自己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無時無刻不在蓋一棟動工之前自己也不知道要放入什麼東西的房子;即使是在玩遊戲/玩弄別人,也堅持自己的遊戲規則。讓人又愛又怕的亞奇就毫無弱點了嗎?當然不是,從書中我也看到亞奇跟自己的對話、看到亞奇在面對挑戰時內心的掙扎。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亞奇身上,散發著無限的可能性,以及事情不到最後,絕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看完《巧克力戰爭》之後,雖然不認同亞奇整人的行為,卻佩服他的創意以及面對挑戰時所展現出來的態度,而對於傑瑞能夠透過拒賣巧克力事件,打算開始為自己做點什麼,也讓我對傑瑞豎起大拇指,但是,同樣是堅持做自己,從結果上來看,為什麼傑瑞和亞奇的下場如此不同?我的解讀有兩種:一是對於傑瑞即使與全世界為敵,是否也能夠堅持下去所做的試煉 (從書中,傑瑞對於堅持自己的作法仍然不時有些猶豫);另一種解釋則是,同樣是堅持做自己,卻不代表會有相同的結果,就算傑瑞跟亞奇一樣擁有相同的特質,傑瑞還是傑瑞,亞奇還是亞奇,自己只能做自己,模仿不了別人。

至於我敢不敢撼動整個宇宙?現在的我沒有這個問題了,雖然路途艱辛,但是我「要」撼動整個宇宙!

 

《巧克力戰爭》試讀活動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試讀:動物之神

god

12 歲的艾莉斯在姊姊諾娜與牛仔私奔、同學波莉在水渠溺死之後,她的世界也起了很大的變化,重度憂鬱症的母親仍然躲在自己的世界中,時好時壞,父親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馬場,整顆心都放在如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上,而正處青春期又失去姊姊這個依靠的艾莉斯在不受到家人朋友關注,卻不得不協助父親經營馬場的情況下,開始半夜打電話給英文老師尋求慰藉、用謊言編造她的人生。

本以為日子就要像不會下雪的沙漠般過下去了,卻因為與父親有曖昧關係的馬客佩蒂注意到艾莉斯長到衣服穿不下而需要新衣服,為艾莉斯乾涸的心靈注下了一道甘霖,然而,隨著離家姊姊諾娜的歸來,謊言的世界也漸漸出現裂痕,當所有謊言都被拆穿之後,艾莉斯與周遭的家人朋友該如何面對深埋在謊言之下的真相呢?這些真相對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為艾莉斯心疼,在最需要關心、養成人格的青春期,父親忙家計、母親憂鬱症、最親近的姊姊離家,讓艾莉斯不得不自己長大。不合身的衣服、髒亂的外表、不值得炫耀的家庭,讓艾莉斯在學校總是獨自一人,沒有親密要好的朋友;為了生存,逼得她不得不在客戶面前配合父親演出,卻也養成她習慣性說謊的習慣,讓她對某些價值觀與是非觀念產生了混淆。面對無法也無力脫離的環境,艾莉斯開始用想像中的美好世界築起她自己的世界,過著她自以為幸福卻不屬於她自己的生活。然而,就在艾莉斯得到佩蒂的禮物,因而在學校結交一群受人歡迎的朋友並過著她以往所豔羨的生活時,身邊的謊言開始一一被揭穿,也開始察覺光鮮亮麗的背後或許沒有她想像的美好,而她所認為的難以啟齒的生活背後或許也沒有那麼不堪。

另外,對於書中所描述的父子 (傑克與喬) 和父女 (喬與艾莉斯/諾娜) 之間的關係非常有趣。從一開始就看到喬對於擁有諾娜這個天生的馬術好手的女兒相當自豪,也看到喬對於諾娜和艾莉斯兩個女兒跋扈和自作主張,然而,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傑克與喬這對父子身上。儘管喬並不喜歡傑克任意介入他的生活,也不喜歡被強迫以傑克的方式工作、生活,但是,喬卻完全把父親傑克的這一套,移植到他自己的兩個女兒諾娜和艾莉斯身上。而傑克對於馬的好眼光、暴躁的脾氣以及對待動物的殘暴方式,也同樣「遺傳」給兒子喬。

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嗎?把自己並不喜歡的性格強自加諸在別人,甚至是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們不喜歡別人的地方,也通常是因為自己身上擁有相同的特質,所以,不喜歡的是別人還是自己呢?在希望自己能夠不受父母影響、活出自我的同時,是否也該將這樣的權利還給孩子,而不再將自己的期望、喜好投射在孩子身上呢?

最後,到底真相是什麼呢?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才是真相嗎?真相的背後是什麼?而謊言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事情的真相如下:如果你認為這東西不是你的,它就永遠不會屬於你。你可以緊緊抓住它,但它會用某種方式從你指縫中溜走。如果東西本來就不是你的,它永遠都不會是你的,不管用什麼方式想留住,最後還是會失去它。

這是艾莉斯也或者作者體認到的真相,沒有對錯,卻非常值得玩味的一句話!

這是一個屬於成長的故事,不管艾莉斯準備好了沒,也不管艾莉斯的父母準備好了沒,它,就這樣地發生了...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看看我們一星期到底吃了多少大餐

為了迎接總筒北上,我決定自己休假一個星期,並強迫土人和小毛一起停工,享受一個星期沒有工作纏身的吃喝玩樂行程,現在,休假已經結束兩個多小時了,所以就來回味一下上個星期我們究竟塞了多少食物到肚子裡面吧!

8/3:中午到坪林山水龍吟吃午餐 (我沒拍食物,等 Yishu po 囉),晚上總筒和遞衣夫人在木柵動物園附近一家不知名餐廳請我們吃飲茶
8/4:晚上 Annie 和阿杰請我們到天母溫德德式烘焙餐廳吃德國料理
8/5:中午到楊博士的早餐店喝過奶昔之後,楊博士和恩寶媽請我們到竹北一家不知名的餐廳吃客家菜
8/6:Yishu 媽媽請我們吃她的拿手菜 - 滿漢素席喔!不過我們顧著吃,忘了拍照!
8/7:與 Yishu + 小毛、Yishu 好友 + 兩位小公主以及土人到海南涮羊肉風味餐廳吃晚餐,肚子太餓,忙著烤肉、涮肉、吃肉,沒時間拍照
8/8:到高雄漢神巨蛋的麻布茶房吃午餐,拍了土人和我的餐點之後,便埋頭吃大餐,不想拍照啦!
8/9:為了比較兩家鵝肉店的鵝肉,再次到了大高雄鵝肉店吃鵝肉,這可是我們繳房租的一餐喔!

算一算,有照片為證的食物,加上餓到顧不得拍照的食物,休假的收穫,應該有 2~3 公斤的肥肉吧!不過,不管吃得是不是大餐,跟好友相聚,才是最愉快的事情啦!

順便在這裡謝謝上面每個被我點到名的人,謝謝你們讓我有個美好的一週美食之旅,有了你們的加持,相信我以後游泳不用帶游泳圈啦!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試讀:再見!妖精

妖精 下著綿綿春雨的四月天,太刀洗、文原、白河、守屋四個高中生偶遇女孩瑪亞 ── 一個遠從南斯拉夫來到東京的異國訪客。在相處了幾個月後,瑪亞顯露出對小事物觀察入微的習慣,於是大家一同度過謎題處處的日常生活。直到有一天,瑪亞回國了,最大的解謎活動才要開始!原來是南斯拉夫內戰頻頻,四人都非常擔心瑪亞的安危,就決定要查出她的確切去處,但唯一的線索只有守屋留下的日記和餘韻繚繞的記憶片段……

這是一本沒有殺人流血事件,也沒有嫌疑犯的推理小說,透過一層層的抽絲剝繭,在事情真相大白之際,我看到的是真誠而溫暖的友情,以及一段對自己、對生命和對國家的探索過程,而書中對於南斯拉夫在歷史、地理上的詳盡敘述,即使不熟悉南斯拉夫,閱讀上也不會造成任何困難!

《再見!妖精》看似輕鬆,卻蘊藏著相當多值得思考的主題,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主題便是「文化」。想要為融合六個民族、六種文化的南斯拉夫創造第七種,而且是唯一文化的瑪亞,將「創造自己國家的文化」當做使命,走訪不同的國家、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但是,「我們真的能創造自己國家的文化嗎?」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最後,我終於瞭解,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也不管我們是無心還是有意,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誰不是一直在創造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呢?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是無時無刻都在創造文化嗎?所謂的「能不能」,其實是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吧!然而,我們又真的瞭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嗎?大部分的人總是像書中的守屋一樣,只是自然而然地去接受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事件 (風俗習慣),而不會去仔細思考形成事件的由來,以及事件本身所帶來的意義。我不禁問自己,我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又瞭解多少呢?我回想起多年前接待外國客戶的情景,對於大部分現象的典故,我都還能清楚地解釋,但是對於部分的事件,我只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如今想想,與其說「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更或者沒有從細微的蛛絲馬跡中尋找解答的成分更大吧!此外,名字代表什麼意義呢?

「並不是非刻意有意義的東西在非刻意的偶然之下使得意義有了意義,而是刻意有意義的東西在刻意的必然之下使意義產生了意義」

的確,漢字本身就有意義,把漢字排列起來,自然就有意義了,日本人的名字可能代表家族的發源地、一種意境、父母長輩的期望等等,而在中國人的名字中,我們也常看到父母長輩的期望,而奇妙的漢字除了每個字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之外,組合起來也可能產生另一層的意義。相較之下,歐美名字中,John 的兒子叫做 Johnson,David 的兒子叫做 David Jr. 這種命名方式,雖然很容易命名,卻也少了一些些的創意!

如同瑪亞為守屋狹小的世界打開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天窗般,《再見!妖精》也讓我對所居住的自以為熟悉的世界重新做了解釋、讓我深切感受到瑪亞想為自己的國家創造文化的力量與熱情。《再見!妖精》絕對是一本能夠感受到深切友情、引發更多思考空間、讓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的好書!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試讀:綿羊偵探團

sheep

什麼?瑪波小姐、奧賽羅、左拉 (左菈)、梅莫斯在一起辦案?沒錯!而且在《綿羊偵探團》中,他們全部變成綿羊了。故事就是從這群綿羊一早發現牠們的牧羊人 - 喬治,倒在堆放乾草的倉庫旁、身上插著一把鐵鍬展開。為了伸張正義,群羊決定要找出殺害喬治的兇手,於是便開始了精彩有趣的辦案過程。最後群羊騷頭騷腦地找到了兇手嗎?是肉販漢姆?跟喬治有曖昧關係的莉莉?是喬治的妻子凱特?是另一個牧羊人加百列?還是信仰虔誠的貝絲?

作者萊奧妮‧史汪巧妙地將許多文學名著中耳熟能詳的主角溶入這本書中,讓讀者能夠輕易地藉由這些人物的特色與個性,瞭解這幾隻綿羊的性格,透過群羊的雙眼,帶領著讀者進入另一個不為人知的人類世界。《綿羊偵探團》沒有其他偵探小說中的緊張刺激,不,這只是從人類的角度,對於替牠們的牧羊人伸張正義的群羊來說,暫時離開群體、暫時放棄與同伴一起享用美味的青草去跟蹤嫌疑犯,本身就是一件足以嚇破膽子、驚心動魄的一件事。因此,對於群羊來說,到底什麼是公平正義呢?

透過這本書,不但可以看到群羊和人類對於相同事件的不同角度,相對地,這個現象更是反映在人類世界中。對於群羊而言,一個好的牧羊人必須:「不剪小羊的尾巴、不養牧羊犬、飼料供應要絕對足夠,尤其是麵包和糖,而且健康食品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牧羊人還必須徹徹底底、裡裡外外地穿上自己羊群生產的羊毛,比方說一件以純羊毛編織、能包裹全身的皮革...」,但是對於人類來說,怎麼樣才是一個好的牧羊人呢?是能夠把羊養得白白胖胖,賣個好價錢?唸書給羊聽?還是把羊當做家人看待?如同牧羊人對待群羊時,大部分是以自己的角度/利益來揣測對待群羊的方式,而人與人彼此相處時,能夠從對方的角度相待,而不在對方身上投射自己的慾望的人,又有多少呢?

當我跟著瑪波小姐、奧賽羅、梅莫斯這些羊一起經歷尋找兇手的過程中,慢慢地我發覺到誰是兇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喬治的死,對於格倫基爾的人而言、對於喬治的綿羊而言,背後各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呢?透過群羊的雙眼,我看到了被撕去面具之下的每個人、看到這些人如何面對面具下的自己,而群羊也終於瞭解了牠們所熟知的喬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牧羊人,更重要的是,群羊終於恢復以往平靜的日子,可以好好享用美食了,對於格倫基爾這群人後來怎麼了,誰在乎呢!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閱讀:在巷底與熱烈人生面對面

travel 對旅行上了癮,是一種永遠無法治癒的熱病。
而在這之間,我發現,街道才是旅行的王道。
比起地中海的浪漫風情,我對於那附近小巷中的倦貓更有興趣;
比起吳哥窟的雄偉歷史,我更想看看在接頭嬉戲的孩子們;
比起許多名勝古蹟,我更想駐足於巷弄間的熱烈人生風景......

就是上面這段文字,讓我立刻掏錢把這本書帶回家的。作者朴惠英是一位韓國女孩,奉行賺錢是為了旅行為圭臬,沒錢就乖乖回到工作崗位為下一次的旅行做準備。旅行對於她來說,從年輕時認為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有名的美景和名勝古蹟,到現在醉心於穿梭在巷弄之間。

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南,也不會告訴你要去哪裡玩、要去哪裡找美食,也沒有任何地圖或交通住宿資訊,書中相片的主題是人物多於美景,而且所有的人物都是旅途中遇到的陌生人,但是我卻從這些小朋友、大朋友的臉上看到最真誠的表情、最溫暖的微笑,也看到了當地最真實的生活。與其說這是一本遊記,還不如說這是一本旅遊筆記,記錄著作者眼睛看到的生活、雙腳走過的巷弄、旅途中認識的朋友。

透過這本書,我彷彿跟著作者一起到某個小村莊走過偏僻的小路;一起坐夜車到陌生城市呼吸清晨空氣;一起看到市場內簡陋的飯館、在街上享受溫暖陽光的小貓、掛在古舊建築物陽台上的花草與洗過的衣服;一起擁抱街上偶遇的天真爛漫的小孩。藉著作者文字的強烈感染力,我開始重新定義旅行對我的意義、開始想要不顧一切地丟下手中的工作,帶著簡單的行囊旅行去!

對於作者整理出來的旅行的十種態度,跟你一樣的有幾個呢?

1. 迷路了,就好好迷一場吧!
2. 旅行,原本就是有點私密的事情。
3. 對旅行上了癮的人,總是想念沒去過的地方。
4. 透過旅行,才能體會到,「安定」並不永遠是最好的。
5. 一個人旅行固然冷清,卻不用隱藏尚未消化的情緒,也不用故意表露出什麼情緒。
6. 世界上最美之處,就是在行走時偶然遇上的地方。散步多少,旅行的意義就存在多少。
7. 旅行,不是對日常生活的逃避,而是為了發現日常生活之美,是陌生生活捎來的邀請函。
8. 旅途中最迷人的地方,往往是在目的地與目的地之間。放下時間,就能享受長長的回憶。
9. 獨自去旅行等於放棄了安定的生活、存摺的餘額,有時候還必須承受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才有辦法踏上旅途。
10. 如果有件事能讓你分清楚什麼是絕對必須的,什麼只是你想要的,那就是旅行了。所謂收拾背包,就是把東西一點一點拿出來的一種練習。所謂清理的美學,並不在於拋棄哪些東西,而在於留下哪些東西。

對於作者朴惠英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他的部落格看看,不過得先學會韓文喔!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試讀:ZOO

我一向喜歡日本推理小說,當我看到綾辻行人對於《ZOO》作者乙一的評論是「推理…… 恐怖…… 幻想…… 不論是何種類型,乙一所編織的故事永遠都是充滿獨有「乙一風格」的傑作,奇特的構想,毫無破綻的故事結構,以及卓越的說故事技巧,在在令人欽佩」時,我開始對「乙一風格的作品」充滿了好奇,恨不得趕快衝進動物園 (ZOO) 看看乙一究竟是何許人物!

《ZOO》這本書總共收錄的 11 個短篇故事,而我有幸能夠在試讀本中搶鮮閱讀了其中五個故事,分別是:〈小飾與陽子〉、〈向陽之詩〉、〈SO-far〉、〈ZOO〉、〈SEVEN ROOMS〉。

〈小飾與陽子〉

陽子與妹妹小飾是同卵雙胞胎,卻受到母親兩極化的對待方式,小飾是媽媽捧在手心的心肝寶貝,及三千寵愛於一身,而陽子則每天挨餓受虐,活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懼中。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對外表一模一樣的姊妹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陽子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從小聽到大的話,然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看到越來越多親生父母虐待子女、亂倫、將親生子女推入火坑的新聞之後,我不禁懷疑這句話的可信度。故事中並沒有特別交代母親討厭陽子的原因,但從文字中發現,也許,討厭陽子只是一個表象,母親真正討厭而不能接受的,應該是從陽子身上映射出來的母親自己的影子 - 不擅長跟人打交道、很難順利地與別人溝通,正是因為如此,才想把真實呈現出自己影子的鏡子打碎吧!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而,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夢想、期望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卻忘了孩子本身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如果孩子因此而被塑造成父母想要的樣子,那麼,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又是什麼呢?

〈向陽之詩〉

一個男人在知道自己的死期時創造了一個機器人來照顧他,並希望機器人能在他死後,將他埋葬在他最親愛的伯父身旁,機器人有著豐富的知識與過人的記憶力,曾幾何時,經過水井時開始繞道而行、風聲變成了美妙的樂音,而且在兔子躺在她懷中死去時,有了失落感,全都因為機器人在製造時,被放入了一顆心...

以機器人為主題的小說和電影已經不再稀奇,但這篇故事明顯點出人類與機器人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那顆難能可貴的心,機器人能夠為調製良好比例的咖啡、憑著過人的記憶組裝一艘帆船、能為每一個事物下一個精確而完美的定義,但是無法經過訓練而創作出無中生有的東西、感受不到輕風拂面的感覺、體驗不了死亡的意義,然而,一個有心的機器人,就是真正的人了嗎?相反地,身為人類的我們,如果只是一味的照著別人的期望過活、跟著所謂的社會規範/經驗 (規格) 向前走、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嗎?如果連機器人都夢想成為真正的人,那麼,身為人類的我們,是否更該善用造物主給我們的天賦/禮物,好好地享受這世界的一切呢?

〈SO-far〉

小男孩在某一天發現父母看不到對方了,為了維持一家原本的和諧,扮演起父母之間的溝通橋樑,看似相安無事的日子,就在某天父母不知何故吵架後,小男孩的世界改變了,變成同時間只能看到父母其中一方了,無法繼續當父母之間溝通橋樑的小男孩難過之餘,選擇只存在有媽媽的世界,從此就看不到爸爸了,而父母其實都還活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故事最後的發展,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對於作者如此的安排,卻又忍不住鼓掌叫好,看似 Happy Ending 的結局,其實裡面蘊藏了相當多令人發省的事情,父母之間的關係,對子女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從這篇故事即可見一斑。我自己從小就是個父母吵架不但不敢去勸架,反而躲在自己房間摀著耳朵,希望自己沒看到、沒聽到,甚至希望自己不在現場的人,這兩年才看到自己多年來吵架的模式,簡直跟父母就是如出一轍,這帶給我相當大的震撼,開始提醒自己我不是我父母,我就是我自己。我不知道如何量化父母帶給我的影響,但是對我來說,這個影響已經持續三十幾年了,為人父母者,應該引以為戒啊!

〈ZOO〉

女友失蹤後,男人便開始每天早上都從信箱中收到一張女友的相片,像是連續動作般的相片宣告了女友死亡的訊息,男人為了心愛的女友,想要循著有限的線索找出兇手,而另一方面,男人心裡明白自己就是兇手,每天不斷重複著相同的劇碼,只為了讓自己哪天有勇氣可以去自首,是什麼樣的狀況,讓男人終於能夠面對自己去自首呢?

人通常會在發生重大事件時,因為無法接受事實而自動封鎖自己的片段記憶,卻又因為受不了現實世界與想像世界的分離,想要讓自己重新合而為一,而〈ZOO〉正是一篇這樣的故事。每天不斷重複上演千篇一律的獨腳戲,卻每每被自己打敗,希望自己能夠完美演出的同時,又期待著有人能發現自己的破綻,能夠藉由面對自己來結束煎熬的日子,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SEVEN ROOMS〉

一對在路上行走的姊弟,突然頭部被重擊之後,醒來就發現在一個四周都是水泥砌的灰色牆壁、沒有窗戶的四方小房間內,弟弟因為身軀矮小得以穿過排水溝,發現連同姊弟兩人的房間,上下游加起來一共有七個房間,除了姊弟兩人共處一間之外,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女生,而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就會有一個女生消失,而且隔天就補了一個女生,維持每間一個女生的狀況,到了輪到姊弟那間房的時候,姊弟可以順利脫困嗎?

這篇故事讓我不寒而顫,很難想像作者怎麼有這樣的創意,用這樣的手法來描述這種姊弟情深的八股題材,「7」在基督教中象徵完全、屬靈的整數,因此在這篇中用了「7」這個數字,讓整個故事更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不過,與其描述姊弟間的感人情感,我卻對於故事中建造這七個房間的男人,以及男人隨機 (也許不是隨機,但是書中沒提) 抓不同女孩關進房間的動機和這男人的心理狀態更為好奇呢!

 

看了這五篇試讀的故事之後,讓我更想看另外六個同時收錄在這本書中的故事,我很佩服作者對於題材的選擇、情節的鋪陳方式以及文字所帶來的力量。雖然這五篇故事的內容都跟死亡脫不了關係,但我卻在其中感受到了「愛」這個主題,不論是手足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甚至是對造物主之愛,在在都令人動容,同時也對以「愛」之名的背後,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空間。沒有是非對錯、沒有道德批判,對於這些故事如何解讀,完全掌握在讀者的手中!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串連:就是愛岔路徵文活動

旅遊,是轉換心境的加油站,是豐富生命的調味劑,然若只是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態,所謂的「旅遊」,不過淪為一頁頁的生活流水帳...

我喜歡旅遊、喜歡看遊記,也開始練習寫遊記,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紀念旅途中認識的朋友、為自己留下旅遊當時的感動!有興趣的朋友,一起秀出你的日本私房景點吧!

就是愛岔路徵文活動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試讀:禁入廢墟

禁入廢墟 「禁入廢墟」的故事圍繞在兩對男女──傑夫、愛咪、艾瑞克、史黛西,大學畢業後準備來一趟最後的放縱之旅,他們到了墨西哥後,遇到了正在尋找失蹤弟弟的德國人馬提斯,正覺得假期開始枯燥乏味的四人,便決定與馬提斯一起去尋找前往偏遠的馬雅廢墟、加入考古團隊的弟弟。不理會當地人的警告,他們進入了這片荒涼的內陸地區,遇上一連串難以解釋的奇異怪象,開始懷疑有個陰險、恐怖的「異類」圍繞在他們身邊……

在我看到以上的故事摘要之後,我不禁好奇,能夠讓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大為讚賞的小說究竟是什麼樣的小說呢?這讓我這個很少看恐怖小說來自己嚇自己的人一開始就對「禁入廢墟」產生了高度的興趣!隨著作者史考特‧史密斯的描述,彷彿我也到了坎昆,在旅館認識了傑夫、愛咪、艾瑞克、史黛西,跟著要到馬雅廢墟尋找弟弟的德國人馬提斯和臨時加入的希臘人巴布羅,一起朝向廢墟的方向邁進!

這是本相當有畫面的小說,而作者的文字,就像是有某種魔力般,總是讓我不自覺地隨著書中的人物一起冒險、一起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對於作者所營造出來的氣氛,也讓我在看到「異類」的蹤跡時,常常忘了呼吸。對我而言,恐怖的並不是小說情節,也不是躲在暗處的「異類」,而是作者透過文字所創造出來的氛圍。作者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描述從坎昆到廢墟的這段路程,這讓我產生一種路途相當遙遠的感覺;一路上出現的種種似乎不斷阻止這一行人繼續前進的警訊,讓廢墟增添了一絲神秘感;而整本書所描述的不過是三、五天內的光景,更有著一種在廢墟度過的時間漫長、逃出廢墟似乎遙遙無期的感覺。

此外,在苦難中對人性的試煉似乎是這一類小說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且這個元素也不可免俗地出現在這本書中。處在這種命在旦夕的環境下,人類的自私、猜忌、自欺欺人、拒絕面對現實以及人性的脆弱,都很自然地呈現在眼前,相對地,也總是會出現一兩個腦袋清楚、不肯向環境妥協的英雄式人物,總之,該有的元素一個也沒少。

然而,在我讚嘆作者文字精湛的同時,卻也讓我覺得步調有些緩慢,過於細微的描述,讓我幾度有自己也陷在廢墟中走不出來的錯覺,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卻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之一?將這樣的小說拍成電影,應該不失為一部娛樂性頗高的電影吧!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試讀: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這本書的背景發生在文藝復興的聖地 - 義大利佛羅倫斯,敘述一位生長在 1492 年、接受文藝復興時期教育、對繪畫充滿熱情的女子 - 阿蕾桑德拉,一生的故事。當時 15 歲的阿蕾桑德拉熱衷於讀書與繪畫,儘管當時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仍不鼓勵女性在藝術方面的發展,對於父親所帶回的年輕畫家的天份與技巧,阿蕾桑德拉卻如同飛蛾撲火般,吸引著她不顧一切地走向他,然而,在當時動盪的環境下,阿蕾桑德拉為了不當「天主的新娘」,不得不嫁給年長她許多的丈夫來換取自身的安全與自由,卻讓她身陷在親情與愛情的背叛和謊言中。雖然年長的丈夫帶她進入藝術的殿堂、滿足了她對知識方面的渴求,卻滿足不了她在身體與精神上的慾望。在親情、愛情、繪畫與自由中,阿蕾桑德拉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這樣的選擇對阿蕾桑德拉的一生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維納斯的誕生」這本書中等著讀者慢慢地去發掘!

文藝復興時代介於中古時代和近代之間,是由中古時代邁向近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代,藝術、建築、科學、文學都有重大的變化,因此不難發現,處於過度時期的文藝復興時代所呈現出來的種種矛盾與衝突處處充斥在本書中,形成是非、善惡、天使與魔鬼等等二元對立、神性與人性的拉扯。生長在這樣一個年代的阿蕾桑德拉如果沒有機會受教育,或者如果對讀書沒有天份也沒有興趣,也許就會跟姊姊普勞蒂拉一樣,由父母物色一位門當戶對的丈夫、背著母親曬頭髮讓髮色變淡、開開心心的準備結婚、生子,也許就這樣過了一生,偏偏阿蕾桑德拉的好奇心重、求知慾旺盛、喜歡讀書、熱衷藝術,而當時藝術卻被視為「親近天主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工匠的標記,絕非好人家的姑娘應有的消遣」,即使得背著父母作畫、即使無法正大光明取得顏料、即使好人家的姑娘不應該隨意接近陌生男子,卻不能阻擋阿蕾桑德拉對於藝術的追求與熱愛,這無疑是對當時的社會作戰,但另一方面,卻真真實實地呈現出文藝復興時代的精神 - 探索自己、以人為中心、鼓勵表達自己。

儘管如此,「上帝」仍在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上帝」不但是一種信仰,也是政治、藝術,更是生活,當時的社會仍然以聖經解釋宇宙的所有現象,並將慾望當成一種原罪而被抑制。例如:

「活著的每一天都要以死者的眼光觀看世間,才不會被塵世歡愉所誘惑,且隨時準備好要迎向救世主」

「愉悅是個太軟弱的字眼了,跟天主很難聯結在一起。當然了,愉悅是個世俗的概念:是因為無法抵擋誘惑而產生的」

「因為凡人的任何成就,主要都是源自於祂。但如今一切都不再是如此。現在凡人最了不起的種種成就,似乎都是明顯違反天主的行為,或者是現在統治佛羅倫斯的這個天主」

同時,女人被視為誘使男人墮落的根源:

「因為男人的墮落源自於女人的墮落,因此女人的虛榮和脆弱,必須要有強壯的手指引。真正敬神的國家,女人應該關在家裡,他們要服從而沈默,才能得救」

「男人背後不是把女人說成頭上有個光環、眼睛只看著天堂的聖女,就是講成赤裸裸挑逗他們的蕩婦」

「原先只有女人得這種病 (指疔瘡) 的時候,大家就說這是魔鬼病,但現在虔誠信徒也開始生瘡長泡了,大家就說這是天主在考驗大家的耐心」

但是,神職人員和虔誠的信徒就是人民表率了嗎?修士殺死被視為墮落行為的妓女、同性戀是替天行道 (自以為是上帝)?還是對聖經/上帝的誤解?因為私欲而「蓄意」犯罪之後再告解,就可以免除心裡上的責難、得到救贖嗎?又有多少人能夠分辨是不是私欲或者是不是蓄意呢?

宗教在當時不但被視為必需的,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更是肉體上的庇護所 (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了免於因為戰爭所受到的影響,未婚的姑娘在當時是可以 (帶著豐厚的嫁妝) 嫁給天主的,卻在修女院中過著奢華的生活,當然,修女中仍然不乏純粹因為虔誠信仰而終生侍奉天主的人,但是,當時教會內部的腐敗,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種現象。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莎拉‧杜南特 (Sarah Dunant) 將文藝復興時代溶入故事背景的功力,讓讀者能在閱讀小說時,不需要事先對文藝復興時代的歷史、藝術、宗教,甚至生活有稍微的認識,就可以一覽當時社會的狀況,讓書中的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地站在我面前,訴說著這個屬於文藝復興時代的故事,更讓我在閱讀之中,Jane Austin (傲慢與偏見、勸導)、刺鳥、飄、楊朵等等作品赫然出現在我面前,雖然時代背景並不相同,卻或多或少地呈現出這些作品某部分的元素,如同讓我重溫了一次當年上西洋文學史的景況。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女主角阿蕾桑德拉與她的貼身女僕愛麗拉。即使是身處在那樣以男性為主的年代,阿蕾桑德拉仍然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保有自己原本的個性,毫不退縮,而那條刺在身上,銀綠交錯的蛇身和男像,不僅是她用盡一生所得到的答案,在我看來,也是她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叛,連身處在現代的我,大概也很難像她一樣這麼誠實的活出自己吧!

而愛麗拉,讓我想到了「飄」這本書女主角郝思嘉的黑嬷嬷 - 郝思嘉的奶媽兼貼身女僕,同樣是黑奴、同樣是女主角的貼身女僕,同樣將女主角當做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她、寵她、愛她、罵她,卻也總是在自己的主人身陷困境時,伸出援手,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愛麗拉之於阿蕾桑德拉,如同黑嬷嬷之於郝思嘉,是僕人、是朋友、是老師、是母親,也是家人,阿蕾桑德拉與愛麗拉的關係,早已超越了皮膚的顏色!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忍不住在網路上重新複習了一下「文藝復興時代」,發現當時的藝術家果然是有為了研究人體的肌肉、骨骼等構造,讓人體畫像更栩栩如生而探索人體解剖、研究屍體的現象,讓我在讚嘆文藝復興時代人體畫像之餘,對於年輕畫家夜晚外出研究屍體構造的行為,還是覺得有些恐怖!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有奶便是娘?

自從上次領養妮妮卻因為不適應而送回原主人家之後,我以為我短期之內不會養貓了,沒想到四月份的時候,堂弟和堂弟妹在辦公室收留了即將臨盆的母貓,接著就生了五隻可愛的小貓,便忍不住要了其中一隻小貓來養,好不容易等到小貓吃了兩個月的母奶之後,就在 6 月 19 日,正式加入土人家三喵的行列了!

為了讓小貓 BB 早日適應新環境,堂弟妹特別準備了有 BB 味道的箱子、毛巾、貓砂等等東西一起送到土人家,並且用這些東西在土人房間角落為 BB 佈置了一個 BB 專屬的地方,有 BB 睡覺用的箱子、BB 專用的貓砂盆、碗、飼料、和水等等,就是想要讓 BB 早點適應,沒想到 BB 果真初生之犢不畏虎,一到土人房間便好奇地走來走去,忙著跟三喵打招呼,即使三喵因為新成員 BB 的加入而嘶吼 BB,BB 也視若無睹。

剛開始第一餐 BB 還肯吃一些我們特地為他泡軟的幼貓飼料,從第二餐起,BB 再也不願意吃自己的飼料,而跑去吃三喵的乘貓飼料,而且也不喝單獨為他準備的水,要跟三喵一起喝水。一開始 BB 跑去吃三喵的飼料時,果凍便跑去維護主權,硬是把 BB 的頭擠開,自己吃而不給 BB 吃,但 BB 也不生氣,便跑去另一個碗繼續吃。等到玩累了,BB 就自己找了個地方睡覺,不肯回到他自己的箱子睡覺。

到底箱子是為誰準備的啊?

IMG_0009

這是鳩佔鵲巢嗎?

這是 BB 自己選的睡覺地方

到了第二天,BB 發現三喵在另一個比較大、比較高的貓砂盆尿尿和便便,便開始連滾帶爬地跑到大貓砂盆方便,而且只要有大喵去方便,BB 一定扒在貓砂盆旁邊認真觀察,害的其他三喵緊張到忘了掩埋就趕緊出來,不過到目前為止,BB 對於掩埋排泄物似乎還是一知半解,每每的隨便應付一下了事,有時候根本沒蓋住,有時候根本不掩埋就跑走了。

Tora:你一直看,人家怎麼尿尿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 BB 是男生的關係,O' Ma 一開始對 BB 有些敵意,Tora 更不用說了,不管是陌生人還是陌生喵,一律害怕!

IMG_0019

O' Ma:這小子一來,豈不讓我無法坐擁兩位美女?看你想要幹嘛!

IMG_0035

Tora:BB 是來搶走我老么的地位嗎?你一直在下面,人家怎麼下去吃飯啦!

BB 這小子活潑好動,簡直就是勁量電池,醒著的時候就到處暴衝,睡覺的時候就乖乖地趴在我大腿上睡覺,感覺很像調皮的小孩玩累了就跑到媽媽懷裡睡覺。

過了幾天後,BB 已經和果凍打成一片,連睡覺也要擠在果凍旁邊睡覺,而 O' Ma 和 Tora 雖然還是不習慣這個暴衝小子,但總算認知到必須接受 BB 的存在,所以也不再兇 BB 了,偶爾還會跟 BB 玩玩!

 

可能是因為 O' Ma 和 Tora 都很喜歡跳到土人的床上睡覺,每當 O' Ma 和 Tora 要跳到土人床上時,BB 就眼睛睜大看著他們怎麼上去,但是我們怕 BB 摔下來,不想讓 BB 這麼快就跳到土人床上,誰知道 BB 一點也不放棄,總是趁土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練習,終於有一天...當土人睡覺睡到一半,覺得旁邊很吵的時候,眼睛一睜開,赫然發現 BB 就在旁邊...

爬上去容易,下來可就難了,我聽到土人說 BB 已經自己會爬上床之後,非常好奇 BB 要怎麼下來,猜猜看 BB 怎麼下來的?答案是,土人床的樓梯下方放了一張椅子,BB 用向下墜落的方式,邊尖叫邊「掉」下來,不過,這兩天 BB 似乎已經習慣向下墜落的速度了,下來的時候已經不再尖叫...

昨天開始,發現 BB 的另一件新鮮事,不知道是不是 BB 想媽媽還是怎樣,BB 把果凍當成媽媽了,除了睡覺要窩在一起睡之外,還會把頭鑽到果凍ㄋㄋ那邊喝奶,而且還吸到吱吱叫...

果凍:人家又沒當過媽媽,哪來的奶呀!

果凍:隨便你吧!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BB 已經長牙了,而且尖尖的,難道果凍不痛嗎?看果凍那一臉痴呆樣,不知道果凍心裡在想什麼?

想要看更多 BB 的照片嗎?請按這裡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