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貴族學校的日子」是一本記載著年輕歲月的書,其中敘述來自印第安那的女主角黎,放棄在家鄉當資優生的機會,來到貴族學校「奧特」唸書的日子!
這本書的題材不算新鮮,對於成長的歲月卻蘊含著相當深刻而且生動的描述,尤其是對於青少年那種渴望得到認同,又希望能夠與眾不同;期待受到眾人注目,又想保持神秘感的心理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對於存在著微妙關係的同性友誼、對於學校風雲人物的偶像式崇拜,以及對於異性的好奇與渴望等等,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年少歲月一樣的真實!
在這個貴族寄宿學校中,不談錢,也不需要用到錢,學生如果要買東西,只要填上學生證號碼,學校就會把帳單寄給父母;在一般學校將拿獎學金視為一種榮耀的同時,在奧特拿獎學金變成了「貧窮」的象徵!學校以為奧特徵收男孩、女孩、黑人、白人、西班牙裔等等的學生,就是平等、就是沒有種族歧視,而實際上呢?如同黎所說的:「種族歧視就像是從我爸媽那個世代沿襲下來的陰影,還沒完全消失,但已經褪流行了—就像是束腹」,正因為如此,種族歧視已經內化到心中而自以為不存在!這在英文老師墨芮小姐對於「黑人 = 拉皮條的」、「奴隸 = 妓女」的解讀時,完全洩了底!而學校的麻煩製造者 (偷竊、同性戀) 則幾乎都是有色人種或亞洲人,這也是種族歧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除了種族歧視,「社會階級」這個主題也一再重複出現在整本書中,不認識的人見面時,打招呼的方式是:「我來自 xx」,而同學之間彼此談論不熟悉的人時,也總是:「某某來自 xxx」、「某某父親是 xxx」、「某某家裡開的車是 xx」等等。如果以圖像方式表現這樣的情景,就變成了每個人臉上都戴著父母的面具 (家族的榮耀 - 石油大王、床墊商),又或者每個人只是不同車子的象徵 (賓士、BMW、福特、裕隆)。弔詭的是,聲稱人生而平等、印象中比較擁有而且注重自我的美國人,在奧特、在這個美國社會縮影的學校之中,似乎也變了調??而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的是「有錢的白人 > 貧窮的白人 > 有錢的有色人種 > 貧窮的有色人種」這樣的上下尊卑!
整本書所呈現出來的就是「衝突」兩個字:外在文化的衝突與內心的衝突!到底是要符合社會期望?還是要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這裡沒有提供答案,但是我知道,即使要真心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也可能會很孤單,但是我還是願意遵從內心直覺的喜悅往前走!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不禁回想起屬於自己的那段青澀歲月,發現自己也曾經有著那種與人群格格不入、有時候想把自己藏在人群之中、有時候假裝融入人群、有時候心裡又有個小小的聲音,希望有人能夠注意到我的感覺,那就是屬於我自己的一段彆扭歲月!
6 則留言:
原來~~「貴族」學校就是這樣的啊!
如果在「貴族」學校學到的就是
貼標籤、戴面具、粉飾表面、苦練謊言....
以歧視別人來當作自己自命不凡的條件
這種學校... 恩,應該請賓拉登來炸掉!
看完你的心得,我深深慶幸自己從沒唸過「貴族」學校,
但也瞭解要尋找真我並進而保持是多麼困難的一項功課啊!
to 土人
我每次想破頭沒靈感時
你總是能三言兩語把我的意思說明白
看來我得繼續訓練我的文筆了
也許是因為這本書特別強調「貴族」學校
所以對比益發地顯得強烈
其實這樣的狀態又豈是只存在於「貴族」學校?
我看過之後,有種書中人物就出現在我身邊的感覺
說得沒錯!
「豈是只存在於「貴族」學校?」
這貴族學校活脫是階級社會意識的縮小!
但如果連「教育」下一代的神聖場所都如此這般地淪陷,
那實在是不能悲哀更多了!
to 土人
其實很多事情不都是這麼誠實而赤裸裸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嗎?
只是我們沒發現、看不到或不願意看到吧!
但是我有個阿Q想法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我們怎麼能夠看到事情的不同面貌?
又怎麼能夠從這麼多不同面貌中看到自己
也看到自己的選擇呢?
可能因為自己又沒錢又沒特權,以前總對於特權,有錢人感到莫名的抗拒,所以在看在本書的時候就非常地有共鳴,很多黎的感受就這麼硬生生地說到心坎裡去.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要融入一個團體是困難的,很多時候我不擅於跟身邊的人互動,所以能建立少部分的友誼,讓我覺得沒那麼孤單.嘿,有你們這幾個朋友真好.^^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我已經推薦給我的學生們看,原本他們還只是聽聽,但當我說到"啊!不行,後面有限制級的說...",你知道怎樣嗎?所有的人眼睛立刻亮起來,原來賣點在最後啊!哈!
to yishu,
我沒唸過貴族學校,所以同學之間的經濟能力是差不多的,這部份對我來說就還好,但是我對於黎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卻好像照鏡子般,被赤裸裸的呈現出來
我也不是個很容易融入團體的人,比善於自處,而不善於與他人相處,不過我也跟你一樣,雖然朋友不多,但都是很知心的好朋友 ^^
雖然最後吸引學生的竟然是限制級部分,但是能有個引子帶他們進入這本書,我覺得也是不錯的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