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試讀:我,蒙娜麗莎

monalisa

約莫八年多前,初次探訪巴黎時,即使羅浮宮並不在排定的行程內,卻說什麼也要抽時間自費到羅浮宮一趟,幸運的是,羅浮宮當時正在展「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生性不喜湊熱鬧的我,雙腳還是忍不住慢慢走向展場,隨著目標的接近,人潮也越來越多,高頭大馬的歐洲人,在我面前形同一座人牆,努力掂起腳尖的我,從人縫之間勉強看到一幅 77 x 53 公分的小畫像,畫像中的蒙娜麗莎在我當時的眼裡並不顯得特別美麗,但她掛在臉上的那一抹淡淡的神秘微笑,卻一直深深地刻在我心中,這也是為什麼在看到貓頭鷹出版社為即將出版的《我,蒙娜麗莎》這本書舉辦試讀活動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搶先試讀的原因。

故事發生在 15 世紀文藝復興發源地,也就是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正在舉行彌撒大典時,統治者羅倫佐.梅迪奇家族的競爭對手帕齊家族,誘拐羅倫佐年輕俊美的胞弟朱利安諾前往百花聖母大教堂,想要藉由朱利安諾牽制羅倫佐,在這次的刺殺行動中,羅倫佐身受重傷,朱利安諾被刺傷身亡,與弟弟感情深厚的羅倫佐,為了找出殺害朱利安諾的兇手,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個,讓當時成為佛羅倫斯的黑暗時期。翌年,蒙娜麗莎出生了,本該享有一切榮華富貴的羊毛商人之女,卻因為占星家透露出來的事情,開始追尋自我,企圖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故事也因此而展開。

文藝復興時代,正是藝術、建築、科學、文學蓬勃發展的時代,當時的政治,是貴族的政治、是少數人的政治,誰能夠掌權,誰就是法律,報復的最佳方式,便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在這樣的環境下,貴族之間明爭暗鬥,加上政教合一,欲取得政權,就必須先取得羅馬教廷的信任,甚至能夠控制羅馬教廷,然而,有利就會有弊,當政治、宗教都受制於少數的貴族時,教會腐敗的弊端就會出現,而宗教改革家薩伏納洛拉便因此而崛起。

從小到大讀的歷史課本,大多教育著我們,當時的教會有多腐敗,政治掌握在貴族手裡有哪些弊端,而《我,蒙娜麗莎》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卻在於透過羊毛商之女麗莎的雙眼,同樣的事情出現了不同的角度,反對奢華的薩伏納洛拉及其追隨者變成了「哭喪隊」,而薩伏納洛拉的言論,也變成了妖言惑眾。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琴恩‧卡洛葛帝斯 (Jeanne Kalogridis) 在書中對於建築、人物衣著和表情,如同經過畫家之手,在在展現出細微而生動的描繪,讓我宛如置身於 15 世紀的佛羅倫斯,隨著書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經歷他們的喜怒哀樂。而在閱讀《我,蒙娜麗莎》的同時,也不禁一直想起同樣以文藝復興時代為背景的《維納斯的誕生》這本書,即使女主角的出身與知名度大為不同,卻多多少少相互印證了當時社會在藝術與宗教上的影響。

至於蒙娜麗莎那一抹神秘微笑背後的秘密,就讓每一位有興趣的讀者,親自揭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