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偵探小說之於我,看熱鬧的成分多過於看門道,故事情節是否有趣、合理,解謎的過程,以及整個故事的佈局才是我關注的重點,然而,近幾年來,我對於偵探小說的興趣,轉為對犯案者的家庭背景、犯案動機,以及心理狀態,至於偵探小說的作者如何創造出書中的偵探角色、偵探的出身背景、人格特質、感情生活,老實說,我似乎沒有做過什麼深入的研究。對我而言,一部偵探小說,其中塑造的偵探角色固然重要,但一部成功的偵探小說,成功的原因絕不僅僅止於偵探角色的個人魅力。
《偵探研究》一書第一篇的「想像與真實」中,作者詹宏志先生列舉了幾則與偵探小說情節不謀而合的社會新聞,在大呼偵探小說作者不可思議的想像力的同時,除了對於犯案者的動機增加了或多或少的瞭解之外,對於偵探小說作者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更是大感佩服,果然,真實的生活永遠比任何幻想更大膽。而第二篇的「訪問記」,描述的是詹宏志先生親自到英國牛津與東京,分別專訪英國推理小說家柯林‧德克斯特以及日本推理小說家土屋隆夫的過程,揭開了推理小說家的神秘面紗。
《偵探研究》這本書的重頭戲,就是與書名相同的第三篇「偵探研究」,偵探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以及福爾摩斯的帳單是什麼樣子,全都在這一篇中一一揭曉。福爾摩斯身為偵探小說的始祖,因此,自福爾摩斯之後的偵探角色,無一不與福爾摩斯做比較,其中有以福爾摩斯為典範者,也有與福爾摩斯的外表、出身、性格完全背道而馳者,有趣的是,以往偵探角色如神般的完美性格 (如福爾摩斯) 演變至今,變得更具人性的冷硬派偵探 (如馬羅);偵探不再只是業餘的嗜好,而變成是賴以維生卻又養不活自己的職業;偵探的無性色彩漸淡,取而代之的是,偵探陷入情網,選擇了不破案,讓嫌犯逍遙法外,然而,卸下神性光環的偵探,卻更接近人性,也更靠近現實生活了。
《偵探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認識作者筆下的偵探和偵探小說,看完之後,對於本書中提到,而且已經收藏的偵探小說,會忍不住想要拿出來重溫一遍,而對於尚未擁有的其他偵探小說,則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出來一窺究竟。
2 則留言:
從我們後來去買書的結果來看,
這書果真是成功的勸敗文啊~~
呵呵!
to 土人
還好這次的回頭書展的書沒那麼多 :P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