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從小就是一個好強、性急又對自我要求甚高的孩子,只要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就會把耳朵關起來,對自己發脾氣,當下再多的勸解也無用!為此,我們讓溪從小開始學鋼琴,希望他多用心去感受、去體會,而不是只用頭腦去思考、去評判事情。
在我們知道老師是採用鈴木教學法教授鋼琴時,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溪的姑姑本身就是一位大提琴老師,也是鈴木教學法的訓練者與倡導者,我們對於鈴木教學法略有所知,也覺得這種透過類似幼兒從聽說讀寫開始學習母語的方式來學習樂器是最自然也最容易入門,不會在孩子還不認得幾個大字的情況下就被迫認五線譜學樂理,進而導致打壞了學習樂器的胃口。
在溪開始學琴的頭幾年,他的個性在課堂上展露無遺,他聽不進去老師的引導,堅持自己知道,並用自己的方式彈奏,不斷挑戰老師的極限!有幾次,坐在教室後面的我不禁直冒冷汗,忍不住出聲提醒,但他充耳未聞,有時候老師會停止一切的聲音和動作,讓他的情緒慢慢平穩下來;有時候老師會故意把自己的年齡降低,用他的方式回應他。
幾次下來,我跟老師自然而然形成一種默契,在鋼琴教室,老師的場域,就完全信任老師,全權交給老師來處理;在家裡,我們則自行處理,但原則上,同一件事情只要有一方處理過就好,絕不重複處理。頭幾年,我跟老師私下聯絡比較頻繁,想要讓彼此瞭解溪在課堂上學習和家裡練琴的狀況,之後形成了默契,各自處理後也就不再提。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們在家常為了溪學琴和練琴的態度跟他發生衝突,也曾經好幾次氣到叫他不要學鋼琴了。每天在家練琴時,我們都必須鴉雀無聲,連打個噴嚏或咳嗽一下都戰戰兢兢,只為了他能夠在情緒穩定之下好好練琴。而且,我們絕對不在檢定或演奏會結束的當下檢討,因為我們熟知如果表現不如他預期,他的自責最深,我們只要適時地拍拍或當作沒事,讓事情過去就好!
漸漸地,隨著時間過去,溪彈到鈴木教材的第三冊第四冊時,他開始會找想彈的曲子,自己找譜自己列印出來跟老師溝通,老師也總是答應他的要求,耐心指導並提供建議。每次的音樂會前,他都會自己每天反覆練習,自己錄音自己聽,然後再自己修改。從貝多芬著名的暴風雨到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再到最近的 Imprisoned XII (監禁) (松坂康司為動漫作的曲子)。
我們看到溪在情緒上越來越穩定,在曲子的表現上也越來越成熟。這次學會的聯合音樂會結束後,老師跟我分享在上課時,溪主動跟她討論曲子的表現方式:「我這樣彈好不好?我這裡慢一點可以嗎?」我聽到時,差點熱淚盈框。我可以感受到在老師的教導下,溪的眼界、耳朵和心都慢慢地打開了。如今,溪已經從被動接受教導的角色變成可以跟老師主動討論曲子的表現方式,讓我非常感動!
同時我也發現,透過鈴木教學法學習樂器的孩子,聽覺比較敏感,無形中不但提升了孩子的專注力,在學習其他樂器和語言上,也比一般孩子更容易上手。記得溪在學齡前,字母 G 的音一直發不準確,我們怎麼糾正,就是改不過來,後來就暫時放著,等到幾年後,字母 G 的發音就自然被矯正了過來。
謝謝老師對溪的耐心指導,也適時地為我打氣,讓我們一起接住像溪這種有執著特質的孩子,也讓音樂真正成為了他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