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悲劇英雄 V.S. 悲劇狗熊

昨天趁著案子的空檔,跑去看了「特務風雲」,三小時的電影讓我坐立不安,頻頻換姿勢,想來我不太適合看太長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的感覺是,裡面的特務實在太多了,搞不清楚誰是哪國的特務,而且二次大戰的這段歷史我還真是不熟才搞不清楚很多狀況(不過我好像也沒哪段歷史熟的,唸書時歷史就超爛,一直覺得如果歷史課本像金庸的小說,我一定可以把歷史唸得更好)。當然,特務這個工作的確比一般工作有更多不為人知的辛苦,當特務的家人也的確要比一般家人更為堅強,而且雙方都必須深刻認知人是孤獨的這個真理,但此外,我卻非常懷疑電影中的主角 - Edward - 所承受的壓力到底是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還是悲劇性格使然?

在漫長的三個小時中,從一開始 Edward 看起來就是並不想做這個工作,卻無法拒絕,從他被要求去竊取教授手中的美德愛好會主要幹部名單開始,就可嗅出他並不想捲入這個事件。後來被選上為 CIA 工作,外派到英國時也一樣,從他的表情看來,沒有喜悅,卻好像不去就會變成不愛國,或者人家看上他,他就應該額手稱慶般感激對方的厚愛,在我看來,似乎只是 Edward 的愛國主義與優越感作祟。另外,最初跟 Margaret 發生性行為也是由對方主動,而不是 Edward 自己要的。還有與初戀女友 Laura 和替 Edward 從事口譯工作的女同事(忘了他叫什麼),看起來都是他在配合對方的需要,而不是自己想要。

從情節看來,Edward 真正愛的是 Laura,但是他因為背負著 Margaret 懷孕的「責任」,不得不放棄 Laura,而跟 Margaret 結婚,後來的重逢,他也是應 Laura 的「要求」才跟她上床,至於女口譯員,我的解讀是因為她跟 Laura 一樣聽力有問題的移情作用,但如果對方不要求,Edward 應該是不會逾越的。
Edward 就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的一步步爬升(說「心不甘情不願」是因為他的表情看起來一點也沒有喜悅,也沒有熱情,充其量,只是將特務看成一個工作,並賦予對工作該有的責任感而已),以致於當 Edward 知道的太多,又沒什麼太大弱點握在別人手中的情況下,CIA 只好把他「供」起來,去管理一個更大的反間諜部門。

「特務風雲」這個電影名稱看似想要讓普羅大眾一窺特務這個工作的辛酸面,在我看來,造成這個悲劇的是 Edward 本身,而不是特務這個工作,或是他的國家(美國)或當時的歷史,Edward 不敢去要他想要的,也不敢不接受別人硬要給他的,他活在眾人的期待中,肩負著眾人與當時社會對他賦予的責任,藉由眾人對他的需要而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要說他也是個受害者,他也的確是當時社會價值觀下的受害者,但我始終認為,這不是他唯一的選擇!
走出電影院,想著下次三個小時的電影還是租 DVD 來看好了~累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人的命運,是個性造成的。

愛德華也許可悲,但他很努力地想在那樣的工作中,那樣的毫無信任中,尋找朋友(他希望俄國間諜口中至少有一件
事情 -- 會拉小提琴 -- 是真的),建立親情(只能保護到兒子,保護不了而媳婦),以他認為唯一的方式。

特務的世界離我們太遠。但有多少人能真正不自欺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