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學空靈鼓時,由於空靈鼓音舌的排列相較於鋼琴而言,完全沒有章法,一邊讀譜還要一邊找音,真的很忙,只有把整個譜記下來,演奏時才能專心找音,熟悉每個音的位置,這對於不擅長背書的我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好不容易譜記熟了,在老師面前演奏時,可能又因為緊張而手忙腳亂。
空靈鼓的音舌粗分為左右兩側,左側音舌由左手負責,右側音舌則由右手負責,對於慣用右手的我來說,右手常常不自覺地去搶左手的工作。等到左右手慢慢可以各司其職後,老師開始教伴奏,所以又為左右手分配了不同的工作,左手負責伴奏,右手負責主旋律,這下好不容易左右手比較熟悉之後,又重新組合排列。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並不困難,只是需要熟悉。
我曾經問過老師,為什麼空靈鼓的音有些聽起來不準?據老師表示,相較於西樂的絕對音準,空靈鼓比較接近國樂,聽的不是音準,而是聲音背後的共鳴,一種共振的頻率,就像我們發出唵 (Om) 的聲音時,我們聽到的整個 Om 的音域都是唵。
這讓我覺得很有趣,我們從小接觸的西樂比國樂多,腦袋早已預設成西樂絕對音準,也以為每種樂器上的每個音都是整齊排列的,而空靈鼓,完全打亂了我的既定印象,於是我開始像個初生嬰兒般,重新不帶任何偏頗地去學習這個樂器,也讓我看到了這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演奏空靈鼓,聽的不是曲子本身,而是整首曲子背後的感覺、氛圍,當初也正是那種氛圍,讓我深受感動、感覺被療癒了!
我很喜歡說空靈鼓對我來說是一種召喚,因為它帶領著我去探索自我、破除我的限制性信念,也引導著我去欣賞不一樣的風景、學習慢活的人生!